前不久,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活动拉开帷幕。作为国内考古领域的重量级奖项,自1990年启动以来,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均备受关注。翻看晚报报道不难发现,拥有大量历史遗存的洛阳,是该榜单上的“常客”。
祭祀器物,象征礼制萌芽
妯娌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持续了8个月,其间,晚报对发掘进展均予以及时报道,也一次次记录了考古人员的辛苦与收获。“当时久旱不雨,天气干燥,刚刚铲平的地面很快便干裂了,极难辨识地下的土质变化。”李德方回忆,为保护土层并分辨土色,他们除了对湿土平面及时铺盖塑料膜,还需要不断把水洒在干燥的发掘平面上,趁泥土湿润时铲刮作业面,分辨墓穴或灰坑的分布范围。
在遗址居住区与墓葬区之间的一处特殊灰坑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奇怪的陶器。“共包含3件陶器,因为在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没出现过,且外观很像商代的青铜铙,所以就把它们叫铙形器。”李德方介绍,这3件陶器外表光滑,上部呈筒状,下部呈喇叭形,没有熏烤、磨损等使用痕迹,倒有些像后世的列鼎、编钟等成组礼器。结合陶器出土的位置,他推测,这是一组祭祀用具。
“妯娌先民用于祭祀的礼器——铙形器的出现,宛如一株文明之苗,在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李德方说,尽管妯娌遗址已淹没于小浪底水库的碧波之中,但其考古发现将作为一份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产,印证亘古不息的文明气脉。
截至目前,洛阳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共有14个,入选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每次评选名单出炉,晚报总是第一时间对洛阳上榜情况进行重磅报道,用大众化视角、通俗化语言解读考古成果。30年来,我们一如既往,期待每个普通人能借助晚报的报道,成为心怀自信的历史“阅读者”和“解说员”。(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