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展厅一隅 洛报融媒记者 刘冰 摄
据有关资料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客家人多达一亿之众,这真是一个壮观的数字!客家人和洛阳、和河洛地区有深深的渊源,客家人“根在河洛”。
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圈与河洛人
所谓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一般的界定是: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郑州、开封,南至汝州、禹州,北至安阳、晋南,大体相当于今豫西、豫中、豫东一部、豫北、晋南地区。
需要提及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河洛文化的研讨中,关于河洛地区的具体范围,学术界还有多种不同提法,这里我们选录几例以供大家参考。
朱绍侯先生曾指出:“(河洛地区)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
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开封禹王台的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等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开封在内。
河洛地区的主要辖域,即古河南地,又称河洛地。关于古河南地,陈昌远先生曾这样表述:“它指黄河由河曲、渭河而东,中经砥柱之险,过孟津、洛河,流出大伾,开始散为荥播,这一大段大河之南地。”
薛瑞泽、许智银认为:“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晋南,河南的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
程有为认为:“从自然地理讲,河洛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南隅,西起华山,东至豫西山地与黄河下游平原交界处,南自伏牛山、外方山,北至太岳山(又称霍太山),包括伊洛河流域、涑水流域、沁水流域及汾水下游地区。从现代行政区划来说,就是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及陕西东部一小部分,包括河南省的三门陕市、洛阳市、郑州市、许昌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及开封市西部,山西省的运城市、临汾市、晋城市、长治市南部,陕西省的渭南市东部和商路北部。”
李玉洁认为,“河洛文化的地域应包括以洛、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洛,指的是洛水;河,指的是黄河中游地区,即‘三河’。三河,则是河南、河东、河内”, “三河地区就是‘天下之中’,河洛文化之‘河’,应该理解为‘三河’之‘河’”,“其地域概念当是指洛河与大河(黄河)流域”。
关于河洛文化圈,朱绍侯先生指出,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东与齐鲁文化圈相衔接,南与楚文化圈相衔接,西与秦晋文化圈相衔接,北与燕赵文化圈相衔接。开封、南阳、许昌、安阳、商丘都是“坐落在河洛文化圈内的城市”。
许顺湛先生认为:“河洛文化圈向西伸入关中,向东可以到达豫东。”
还要提及的是,在6次河洛汉人南迁浪潮中,第一次以西晋洛京为中心,第二次、第四次均以光州固始为主。那么,光州固始和河洛地区是什么关系呢?
光州,南朝梁置,地处今河南省东南部一带。固始县,唐、宋时属光州,新中国成立后,曾隶属信阳市,现为河南省直辖县。清代乾隆《光州志·附余卷之四·光州志略序》云:唐之光州(包括固始县),“北枕汝颍,东护淮风,南带齐安,西接申唐,盖河洛之奥区,战守之要壤”。由文中的“盖河洛之奥区,战守之要壤”可以看出,光州及固始县和河洛地区、河洛文化关系密切。
固始县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县,它就在我们所说的“河洛文化圈”内。
据邢永川《“河洛”初考》一文称,在中国25部所谓“正史”中,“河洛”一词共出现了108次,其中用于地名意义的情况最多。而地名所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微观的,专指洛阳;二是中观的,或指洛阳地区,或指黄河与洛水交汇的流域;三是宏观的,指今天的河南省,甚至可以成为“中原”一词的代名词。
在河洛文化命题提出至今30多年的研究中,虽有不少研究者对河洛地区的范围在大小广狭界定上有别,但河洛地区的中心是洛阳盆地、是洛阳,则几乎是所有研究者的共识。
依朱绍侯先生所说,河洛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居住在河洛区域内,或指居住在河洛文化圈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