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强调,要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推进机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强调,要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推进机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制度建设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一系列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生态的制度、文件密集问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系统安排,“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治理路径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的就是“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十三五”期间,洛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扣“生态文明程度更高”的奋斗目标,围绕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生态环境总体好转,但污染防治形势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前段时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拉响红色警报,表面上是管控举措落实落细不到位,深层次原因是制度执行不给力、治理能力有短板,折射的是政治站位不高,照见的是干部作风不实,已成为污染防治的“拦路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绊脚石”。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站在生态文明建设迎来“三期叠加”的历史关口,洛阳既要还旧账,又不添新账,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就必须让制度“长牙”、让执行“带电”,以制度之力提升治理效能,真正守牢生态“红线”,筑起绿水青山“防护墙”,开辟绿色发展“大通道”,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让制度更有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就要坚持精准发力,紧盯工业、城建、交通等重点领域和“一中心六组团”等重点区域,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四河三渠”综合治理拓展深化行动,抓好水污染防治;要抓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加快推进全域绿化。尤其是要强化制度执行、提升治理效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真正统筹起来,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说“不”,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就一定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汇聚“绿色力量”。(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