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黎明院)家属院,在李俊贤院士家中与他面对面交流,并通过他的夫人、同事的讲述,真实再现这位院士的生活,展示这位有着6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风采。
李俊贤院士
李俊贤院士和夫人丁大云
在37路公交车上,如果您看到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手里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袋子的老人,也许您不知道他就是为中国航天和化工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俊贤,90岁的他偕夫人前不久捐出了大部分积蓄3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和帮扶困难职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黎明院)家属院,在李俊贤院士家中与他面对面交流,并通过他的夫人、同事的讲述,真实再现这位院士的生活,展示这位有着6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风采。
不搞特殊
老两口乘公交车去医院
李俊贤院士的家是一套四居室,包括客厅在内的每个房间都摆着书柜,其中两间是院士的小书房,一间被7个书柜摆满,另一间放着一台电脑和书桌。李俊贤院士的夫人丁大云说,他不去单位的时候,就在家里看书或在网上查信息。
这些书柜很有些年头了,大部分是1984年单位从青海搬到洛阳时李俊贤带过来的。家里最新的家具要数客厅里的两个铁皮柜,这是2000年单位的图书馆更新书柜时淘汰下来的处理品,李俊贤院士掏钱买回了家。
提到前不久的捐赠,李俊贤院士的秘书程磊说,今年年初,他接到李俊贤院士的电话,没有任何铺垫,开口就是“我准备给咱院里捐500万元,给黎明院党委写了信,今天送去吧”。
陈设简朴的卧室
获得的部分荣誉
其实,程磊只是李俊贤院士的兼职秘书,已经当了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俊贤至今不让单位配专车,更不要其他特殊待遇。
黎明院党委副书记姚庆伦说,一天上午,他来到李俊贤家,敲门没人应,打电话也没人接,等了一个小时,他看到院士老两口从外面回来。经了解,他才知道原来头天夜里,李俊贤院士感觉不舒服,早上老两口谁也没说,拿着敬老卡坐公交车去了医院,看过医生,俩人又乘公交车回家。
姚庆伦感叹:“平时我们经常对老院长说,有啥事你就打电话,可是他很少打,不愿麻烦别人。”平时,当黎明院的年轻人有问题想上门咨询李俊贤院士时,他接到电话之后不想让大家麻烦,总是自己到单位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68年来
他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最让您骄傲的科研成果是什么?”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李俊贤院士不假思索地说:“应该是偏二甲肼(jǐng),它的应用最广。”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而这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国家急需,冒着政治上挨处分的风险,瞒着领导做试验,最后获得了成功,也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后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多种型号导弹发射和“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直到今天,它在国内仍是重要推进剂品种。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从国家需求出发,这是第一位的。”李俊贤院士说。
20世纪70年代初,为我国海军服役的唯一热动力鱼雷比较落后,而在研制新鱼雷的推进剂过程中,李俊贤和使用部门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研发难度较小的硝酸异丙酯燃料,可以保证新型鱼雷的交货期,但李俊贤认为796燃料才是未来的方向,使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在航速上比使用硝酸异丙酯的鱼雷快一倍以上。因此,他果断提出:“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要相信科学,更要相信我们的实力!”他还当众表示:“如果延误工期,我负责!”
在李俊贤的坚持下,相关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最后,李俊贤按预定时间提供了所需的796燃料,及时满足了鱼雷研制的需要,为国家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也把先进鱼雷研制的时间表提前了3年!
从1950年参加工作至今,李俊贤获得了很多头衔——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黎明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中国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但他仍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直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办公桌上厚厚的资料
他有遗憾
年轻时陪伴两个孩子太少
尽管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李俊贤院士还是感到有些遗憾。丁大云说,老伴儿最大的遗憾就是年轻时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多陪陪两个孩子。“我最多在生活上照顾好两个孩子,我们在学习上都没有给孩子操太多心。”丁大云说,她和老伴儿有一儿一女,现在两个孩子都快退休了,但因为老伴儿年轻时管孩子太少,两个孩子最终只念了大专,目前都是黎明院普通员工。“看到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学,有的还出国深造,我心里也是有些遗憾的。”丁大云说。
李俊贤和丁大云于1952年结婚,如今已携手66年。黎明院化学推进剂原材料开发部四部的夏宇说:“每次在院里看到李俊贤院士夫妇,俩人总是手牵手,让人觉得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面对记者,李俊贤院士和夫人都夸对方很节俭。提到李俊贤,丁大云说,老伴儿很节俭,每次开会带回来的布袋子都不舍得扔,上班拎着就出门了,有的布袋子洗得掉了颜色,他也不在意。
提起丁大云,李俊贤院士笑着说,老伴儿很节俭,一辆1953年买的飞鸽牌自行车从北京带到青海,又从青海带到洛阳,一骑就是五六十年。
李俊贤院士走在上班路上
公私分明
他不占单位一点儿便宜
黎明院党委宣传部原部长薛志强说,院里很多人都知道李俊贤院士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在电话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为了方便办公,院里给李俊贤家配了一部电话,话费由院里负担,有一次他的儿子用这部电话打了一个长途电话,遭到了他的训斥;在李俊贤家,他的信纸、信封和夫人的分得很清楚,夫人不能用他放在家里的办公用品;院里给他订的报纸,他看完之后月底都会集中送回单位,不占单位一点儿便宜。
2016年的一天,薛志强在院士办公室看到李俊贤院士正在看报就有些奇怪,因为他习惯把报纸带回家晚上看,上班时间不看报。薛志强好奇地问:“李总,今天闲了?”李俊贤院士说:“不是。我昨晚看到报纸上登的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要纳税申报,就带来让办公室同志帮我查一查,看有没有少缴税的问题。”
李俊贤院士前不久捐出300万元的义举,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记者了解到,李俊贤院士原本要捐500万元给黎明院,计划4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100万元用来帮扶困难职工。黎明院考虑到李俊贤院士今后的身体和生活需要,最终只接受了300万元。目前,这300万元已打入黎明院专门设立的账户里。
虚怀若谷
他说“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
李俊贤院士目前最关心什么呢?他说最关心的是人才。他认为黎明院人才还不够,黎明院进入发展新时期,人才的需求也更迫切。
“我们那个时代科学家主要任务是追赶上世界科技的平均水平,但现在科学家要做的是领先,时间也更紧迫,还要带一批新人,责任更大。”李俊贤院士说,对于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思路要先进,确立课题一定要从国家需要出发。
对于自己的工作,李俊贤院士说只要对党有利就好。在他家里,除了科技方面的书籍,还有两会、十九大等相关材料。他说,作为一名有6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这一生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
“我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是李俊贤院士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他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的写照。(洛阳晚报记者 李砺瑾 郭飞飞 通讯员 张云众/文 记者 杜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