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汤不仅是一种饮食,更是一种文化。无论早晨还是晚上,在遍布洛阳街头巷尾的大小汤馆里,总能看到人们排队等候的场景,说明汤已经融入了洛阳人的生活。
在洛阳,汤不仅是一种饮食,更是一种文化。无论早晨还是晚上,在遍布洛阳街头巷尾的大小汤馆里,总能看到人们排队等候的场景,说明汤已经融入了洛阳人的生活。洛阳汤类有很多,丸子汤便是重要的一种。近日,记者走近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丸子汤,感受它的浓浓魅力。
用料讲究美味营养
洛阳丸子汤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志力介绍,丸子汤荤素搭配,汤里的丸子只有绿豆丸子一种。每天早上将新鲜干净的黄豆芽剁碎,加上适量的食盐,再加入绿豆面搅拌均匀,面醒好之后,把面挤成大小均匀的丸子,随挤随放入油锅,等丸子炸成金黄色方可捞出。
“丸子汤中必放的配料食材是豆腐。”张志力说,将豆腐切成方片,放入锅中炸至金黄,捞出沥干后切成细丝备用。汤内还有血、剔骨肉、韭菜、韭黄等。至于汤则选用上好的大棒骨,再配以祖传秘方作料,熬制十几个小时后方可上桌。
制作丸子汤,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熬汤要舍得花时间,要熬一个晚上;二是要舍得放料,汤锅里都有一个作料袋,里面放有花椒、八角、肉桂之类;三是把水添够,不能兑水。
丸子用绿豆面加上黄豆芽制成,香甜酥脆,富含粗纤维,对肠道有益;黄豆芽又名“如意菜”,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等功效;韭菜自古就有“提神草”之称,具有健胃提神、补肾壮阳等功效;丸子汤要放醋,醋可以软化血管。
传承创新打造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也越来越挑剔,丸子汤的口味也要与时俱进。”张志力说,自1990年至今,他潜心学习洛阳汤的制作技艺,思考如何让丸子汤的口味被更多人接受。他做出的丸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入口香甜,放置24小时仍旧松脆,不疲软,不变味;采用33种小料,使熬制出的汤香气四溢,别有风味。
洛阳丸子汤是本地随处可见的小吃,极具洛阳特色,但关于丸子汤的文化研究和特色宣传甚少,难以打开外地市场;洛阳汤馆林立,但管理不规范,个别店铺以次充好,影响丸子汤的声誉;缺乏权威平台,没有行业标准,使丸子汤难以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这让张志力忧心忡忡。
为传承洛阳丸子汤制作技艺,张志力培养了十余名徒弟,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开设加盟店;参加美食制作节目,宣传和推介洛阳丸子汤。
张志力希望政府能够制定有关行业规范,整合洛阳丸子汤的文化和店面资源,推动这一传统饮食向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洛阳日报记者 姜明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