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客家人根在河洛,体现在各个方面。
客家之源纪念馆中的客家土楼式建筑
客家围屋与洛阳
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人从河洛地区带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不只有客家的民俗、语言,还有自己独特的建筑。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追本溯源,客家围屋这种建筑,是东汉魏晋时期河洛坞堡的移植。
坞堡,又称坞壁。《说文解字》:“隖(坞),小障也。一曰庳城也。”《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可见这是一种具有防御性设施的城堡式建筑。
西晋灭亡前后,客家人大规模南迁是从洛阳三个坞堡启程的,它们分别是石梁坞、一泉坞、云中坞。客家人的土楼、围屋就是根据洛阳地区的坞堡建设的。目前,云中坞(今宜阳苏羊村)、石梁坞(今孟津魏家坡)是中国传统村落,一泉坞(今宜阳汉山北)在汉山风景区内,这里是客家建筑之根。
随着河洛民众大规模南迁,坞堡的建筑技艺也带到南方,他们仍保留自己的居住风格,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客家民居。典型的客家民居也具有河洛坞堡的特征,体现了其与古代河洛坞堡一脉相承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