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河洛山乡,岁物丰成,果香四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日的河洛山乡,岁物丰成,果香四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到伊川县鸦岭镇樊店村,漫山遍野的红薯喜迎收获。田间地头,拖拉机隆隆驶过,带动铁犁深翻出层层土浪,一个个深红色的红薯“破土而出”。新鲜的红薯直接在地里分拣、上秤、装箱,通过物流进城,走进千家万户。
步入洛宁县上戈镇海升苹果基地,连绵的山头上,入眼尽是望不到边的苹果林。鲜果挂满枝头,即将迎来络绎不绝的采摘客。曾经望天收的山坡地,演绎出“一亩园十亩田”的价值蝶变。乡亲们忙碌着,也喜悦着。
走进伊滨区明拓农业,现代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在这里,地表和地下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时刻监测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墒情等信息,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物联网系统“搭档”的,是一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借助该系统,园区实现节水电30%、节肥20%、节省人工80%……
当下,透过特色农业的勃兴、农旅融合的深化、现代农业的发展,不难发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离不开返乡创业乡贤的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大幕开启,未来农业大有可为。”明拓农业的创办者赵海是全市首个获评高级农艺师的新型职业农民。如今,他以示范园为依托,建设“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培育,加速复制推广新技术、新理念,在产业链上培育农民,让新技术扎根泥土、开花结果。
不只是赵海,嵩县菘田农业公司的郭紫阳也是一名“乡村创客”。打开菘田智能菇房,立体式的菇床如同超市的货架,上下排布6层,每一层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菌菇。每一栋菇房都配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对温度、湿度、通风等进行精准调控。
郭紫阳算了一笔账:以前,大棚菌棒种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产量、质量、收益都不稳定。如今,采用立体种植方式,一栋占地200平方米的菇房,每个批次种植面积就达到400平方米,按全年8个种植批次计算,相当于把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6倍。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常见的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农进城,却鲜见“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如今,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看好农村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走,回乡创业去”,已经成为新潮流。
比如,孟津的吕妙霞激活了草莓种植,洛宁的李应贤开拓了金珠沙梨产业,宜阳的王喜森让当地艾草种植风生水起……长期以来,返乡创业乡贤在城市学习了本领、积累了知识,又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存有深厚感情。他们扎根乡村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起来,带动了老乡们一起发展、一起致富。
目前,各地已基本梳理并建立了乡贤数据库。下一步,我市将牢固树立富民导向,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既通过融资、用地、税收等政策礼包,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又要加快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把乡村运营理念融入乡村,促进资源要素不断向农村回流集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为乡村振兴赋能。(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