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清晨,山里冷飕飕的。宜阳县香鹿山镇留村第一书记夏伟峰起个大早,准备迎接一场久违的重逢。不过,当他走进村委大院,刚刚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汉和许多老乡已经赶在了前头。
27日清晨,山里冷飕飕的。宜阳县香鹿山镇留村第一书记夏伟峰起个大早,准备迎接一场久违的重逢。不过,当他走进村委大院,刚刚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汉和许多老乡已经赶在了前头。
2020年3月,夏伟峰作为市扶贫办青年干部进村当了第一书记。从2015年算起,他已是市扶贫办派驻留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这场扶贫“接力”,一跑就是5年多。
三任第一书记合影(右为高彦红,中间为王清亮,左为夏伟峰)
盼望着,盼望着,一辆大巴车越过了山头,沿着蜿蜒山路越来越近。车上满载着当日进村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的市扶贫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其中,有两个人是村“两委”和乡亲们再三叮嘱,一定要请到的人——一个是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高彦红,另一个是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王清亮。
“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们同时盼回来啦!”车辆停稳,看到彦红、清亮走下来,陈汉一个箭步跨过去、拉住手。“你俩走了,基础打得这么好,夏书记压力可大了。”陈汉不忘插科打诨,开了一个夏书记的玩笑。夏伟峰接过话茬:“这次邀请大家特别是你俩回来,就是和乡亲们一起看一看脱贫的变化,晒一晒小康的成果,一起感恩奋进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生活。”
高彦红最有感情的,是眼前这漫山遍野的花椒地。2015年10月,他接下了驻村“第一棒”。
留村地处丘陵,土地瘠薄,但凡有本事的人,都到外头闯了,待在家里的大多数,一年到头为生计犯愁。村里也是一个“烂摊子”,集体没有收入,想给群众办点事也只能干瞪眼。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老乡看你行不行,关键是能不能带着大伙儿蹚出致富路。”为了搞活产业,高彦红带着大家到山西、陕西看,把道理掰开、揉碎讲,最终把一棵棵花椒树种遍了山梁。
5年多过去,留村的花椒从最初的千余亩发展至4680亩,成为香鹿山万亩花椒基地的核心区。“高书记开了个好头,王书记扩大了规模,夏书记建设了加工厂,一条龙,多美!”陈汉的精炼总结,让大家笑成了一片。
走出花椒地,穿过道德模范一条街,就是留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没有王书记的提议,这里现在可能还闲置着呢。”老党员刘百川喊了一嗓子。
2017年11月,王清亮从高彦红的手中接过了扶贫“接力棒”,成为第二任第一书记。
信心和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当时,留村的发展大有起色,以花椒为主导,兼顾大棚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势头正旺。王清亮寻思,在扶智扶志上添一把火,再鼓争先脱贫的斗志。
很快,王清亮打起了已经废弃的村办小学的主意。教室变成了书画室、棋牌室、阅读室,操场也改造一新。如今,象棋桌上无声对弈,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图书室里安静阅读,孩子们、年轻人、老年人各得其乐,这里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王书记,2018年在你的任上,咱留村脱贫了。”刘百川快人快语。王清亮也不假思索:“高书记的功劳占七成。下来,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还要看夏书记的!”
话题抛给了夏伟峰。他2020年3月开始驻村,接力“第三棒”。
“时间不长,功劳大!”刘汉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去年年底,留村最后一批8户22人全部脱贫,至此,绝对贫困问题在留村成为历史。村委大院旁边的小游园,原来是私搭乱建,现在是最美风景线。不仅如此,去年留村4680亩土地全部配套机井,告别了“望天收”……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彦红使劲拍了拍夏伟峰的肩膀:“这要记大功一件,以后咱花椒地就能旱涝保收了。”
边走边看,边走边说,满眼都是好光景,处处都有好故事——“最早吃螃蟹”的陈红玉种的8亩花椒已到盛果期,去年卖了快2万元;陈根巧的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了好工作;潘令利养了16头牛,上周卖了一头,到手26500元……
“看到大家生活好、有精气神,真是打心底开心。”告别夏伟峰和乡亲们,高彦红、王清亮在返程途中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越想越感动,越想越有力量。(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刘慧超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