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近年,我市高度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基本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我市加强规范化社区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近日,吉利区康乐街道康乐社区居民到社区便民餐厅就餐。这里的一日三餐价格低廉、菜品丰富,社区70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每天3元的补助 记者 鲁博 通讯员 代永超 王亚峰 摄
敬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近年,我市高度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基本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我市加强规范化社区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社区建设更规范,居民满满幸福感
儿女上班前把老人往日间照料中心一送,中午有饭;孩子下午放学后到“四点半学校”学习,家长再也不用担心……说起洛龙区定鼎门社区的服务,这里的居民都竖大拇指。如今,我市共建成166个像定鼎门社区这样的规范化城市社区,占城市社区总数的52%。
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多样化服务,我市采取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解决了社区用房面积小、条件差的问题;新建小区的社区用房一律纳入总体规划,与小区一同交付使用;同时加快规范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目前,我市已将全市城市社区划分为2200个网格,每个网格至少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确保社区服务不少一户、不漏一人。
我市还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截至目前,全市有社区志愿者队伍1724支,社区志愿者10余万人,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居家和社区养老智慧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14日一早,家住瀍河区开元小区的贾玉斌来到社区智慧养老中心,坐上躺椅,戴上设备。不一会儿,血压、心率、血氧、体温等数据就出现在屏幕上,同时上传到云平台,方便他对身体状况进行长期监控。
“方便,真方便!我天天来,做个简单的检查,和老友们打打台球、乒乓球,感觉特惬意。”66岁的贾玉斌说。
这一幕只是我市社区智慧养老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我市正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麻雀虽小也要五脏俱全,不论是吃饭洗澡、日间照料,还是健康咨询、打牌下棋,一定要让老年人享受到丰富服务。为此,涧西区搭建了集老年人大数据分析管理、养老机构智能信息化监控、养老服务购买绩效评估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收集、分析老年人大数据,针对老年人需求最多的助餐、助浴、助洁和巡护服务,由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全程“GPS定位+后台追踪”的方式,保证服务质量,实现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可视化信息监控。
孩子们在定鼎门社区的“四点半学校”里学习绘画 记者 潘立阁 摄
扶持与监管并重,让养老机构量多质优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市制订了《进一步促进养老消费增长行动方案》,建立养老领域重点促进消费项目库,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66个、养老机构216家。
数量上来了,质量能否有保证?养老产业社会影响面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放得开,管得住”成为最基本要求,完善监管体制也刻不容缓。
为此,我市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安全标准和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将评定结果与运营补贴挂钩,倒逼养老机构全面整改提升。
同时,我市着力打造养老的洛阳品牌和洛阳模式,在引进和培育江苏108养老、上海贴心养老、大爱养老等养老品牌基础上,我市按照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建设规范、统一购买服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考核评定的“五统一”标准,推出“乐养居”养老品牌。
下一步,我市将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现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公建民营;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在5年内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并宣传10家以上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实现5所以上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用3年时间分三步建成联通全市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信息发布、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实时服务五大功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短短几年间,我市的养老服务从面向困难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年人,从保基本、兜底线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基本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未来,更多老年人将享有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洛阳日报记者 潘立阁 通讯员 刘亚龙 梁亮 张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