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时30分,位于龙门石窟东北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内的城市书房一开门,不少游客鱼贯而入。该城市书房集图书借阅、游客休息阅览、职工文化普及、文化传播讲堂、劳动者驿站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提供线上智慧化阅览服务,市民和游客可免费到阅览区看书。这是我市建成的第36座城市书房,前几天刚刚投用。
市民在吉利区潘安里城市书房阅读 记者 鲁博 摄
新闻现场
阅读点亮美好生活
昨日8时30分,位于龙门石窟东北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内的城市书房一开门,不少游客鱼贯而入。该城市书房集图书借阅、游客休息阅览、职工文化普及、文化传播讲堂、劳动者驿站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提供线上智慧化阅览服务,市民和游客可免费到阅览区看书。这是我市建成的第36座城市书房,前几天刚刚投用。
去年7月,我市首家城市书房——瀍河区大北门文化产业园内城市书房试营业,让市民眼前一亮。今年年初,我市将城市书房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并强力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38座,其中城市区28座,已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遍地开花的城市书房,为市民打造了“15分钟阅读文化圈”,于无声处成风化人。
对洛阳人而言,城市书房仅有短短一年多的历史,但已融入古都洛阳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和市民的“精神文化粮仓”。
各界心声
期待城市书房更便民、更专业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小长假,洛龙区鸿儒社区居民任珂一家三口这样度过:清晨6时起床,先到定鼎门广场健身1小时,用完早餐后,直接骑自行车到“河洛书苑”太康路城市书房看书。
“这儿环境好,图书种类很多,为城市书房点赞!”任珂说,家里虽然也有不少藏书,但琐事太多,阅读效率不高,在家门口的城市书房里看书,更有氛围。每逢双休日,他都会准时带着孩子来此“充电”。
城市书房的建设,也让市政协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张喜春有了实实在在的阅读获得感。她认为,建设城市书房对洛阳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将全民阅读从仅有的几个封闭式图书馆,向城市各个角落延伸。
张喜春建议,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城市书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加大资讯的传播力度,让城市书房成为市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国家法规和党的政策的宣讲地、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市政协委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辉认为,我市的城市书房建设深得民心,藏书比较丰富,但普及型读物较多。如果能开设几家专题性较强的城市书房,譬如书画艺术类、文物考古类、教育类、天文科技类等,就可以让市民进行更专业化的阅读。
市政协委员、洛阳大唐官窑博物馆馆长宋胜利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城市书房建设力度,让书房走进人口密集的社区,丰富图书种类,方便群众随时借阅图书。
“我原来都是在网上和书店买书看,自从有了城市书房,就可以借书看了。不过,每次只能借2本,对我这个‘书虫’来说有些不过瘾。”西工区退休教师杨先生说。
老城区市民石先生建议,城市书房可多开展一些阅读分享活动,邀请作者讲座,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市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也有读者建议,城市书房可多配置一些畅销书,吸引更多年轻读者阅读。
规划愿景
年底前力争全市建成100座
城市的精神和品位需要一大批爱读书的人来支撑,我市城市书房建设有哪些规划?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年底前,我市力争建设100座“河洛书苑”城市书房。
这些城市书房的建设要体现“三靠近”原则:靠近群众生活的核心区,均衡布局,便民利民,科学选址;靠近群众休闲的核心地,注重与周边环境特点、历史文化遗存相融合,让群众在赏花游园、劳动休憩之余,享受高品质阅读服务;靠近公共服务重点区,推动“书香洛阳”城市书房阅读服务点走进宾馆、商场、医院、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在运营管理方面,所有城市书房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全年无休,群众凭借阅证、身份证刷卡进入;统一配置图书资源,所有城市书房图书集中采购,种类较多,复本率低,定期流转,满足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统一配置自助设备,配备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电子书下载机等智能设备,市民可自助办证、统借统还。所有的城市书房还统一配置便民服务设施,空调、饮水机、急救箱、老花镜、雨伞等,为读者提供更贴心服务。(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刘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