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监测时,发现国家珍稀野生鸟类黄胸鹀(wú)(俗称“禾花雀”)。据了解,这种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
雄性黄胸鹀肚子上亮黄色的羽毛很醒目
近日,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监测时,发现国家珍稀野生鸟类黄胸鹀(wú)(俗称“禾花雀”)。据了解,这种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
工作人员是在保护区内进行例行监测时,在一片草丛里发现了这28只黄胸鹀。
“上体栗色、肚子亮黄色的是雄鸟,那只颜色暗淡许多的是雌鸟。”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马朝红介绍,黄胸鹀属于雀形目鹀科鸟类,冬季在东南亚和南亚越冬,夏季在欧洲和我国东北繁殖,迁徙时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孟津保护区内发现的黄胸鹀应该是过境停留的,它们还会继续南下。黄胸鹀常栖息在草丛、芦苇丛和稻田里,主要以草籽、稻谷为食,繁殖期也吃大量昆虫。
20世纪90年代,黄胸鹀在迁徙季节还像麻雀一样随处可见,有的地方甚至会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直到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还将它定为“无危”,仅在俄罗斯贝加尔观察站,就发现了超过1万只黄胸鹀。当时在欧洲,人们认为黄胸鹀的种群规模少则六七万只,多则30多万只,但是到了2017年12月5日,黄胸鹀正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距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短短10余年,一种鸟就即将走向灭绝。“生存的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造成灭绝的原因是人们大量捕食。”马朝红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胸鹀被一些地方的人认为有一定滋补作用,因此遭到大量捕杀,很多鸟成为盘中餐,黄胸鹀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最近几年,全社会开始关注这一“极危”物种,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非法捕捉、运输和贩卖等行为的力度,让黄胸鹀种群有了喘息的机会。“大家共同保护,不久的将来,这片湿地也许会经过更多的黄胸鹀。”马朝红说。(洛阳晚报记者 杜卿 通讯员 王文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