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来村了,大家欢迎不欢迎?”
“王书记来村了,大家欢迎不欢迎?”
“热烈欢迎!”
“高书记要走了,大家同意不同意?”
“坚决不同意!”
…………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1月15日宜阳县香鹿山镇留村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从那日至今,留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市扶贫办派驻的两任第一书记老高和小王之间悄然进行了交接。
高书记,名叫彦红,年龄较长,工作兢兢业业。2015年10月驻村,两年届满,他的“最后一班岗”,就是今年春节前的3个月交接期。
王书记,名叫清亮,年纪轻轻,已然独当一面。派他驻村,单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未来两年时间里,这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将和大家一起奋斗、实现小康。
寒风凛冽,冰雪未消。这些日子,俩人一起入户走访、一起算账考核、一起盘点谋划。“不管到哪儿,大伙儿都对彦红哥特别亲。”王清亮露出一丝羡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彦红以此自勉。两年,700多个日夜,时间不长,却足以让这个山村“旧貌换新颜”。他把自己“钉”在村里,乡亲们也把他留在了心里。
穷业在换。
留村过去很穷,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集体经济也穷得叮当响。而今,依靠暖意融融的蔬菜大棚、在丘陵沟壑中开辟的花椒种植基地、热气腾腾的粉条生产线、缝纫机嗒嗒作响的来料加工车间,群众有了收入,集体经济不再“空壳”。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则通过金融扶贫“虚拟岗位”和光伏扶贫,按季拿到分红。
环境在变。
曾经,村里群众生计没着落,村容村貌更谈不上宜居。现在,村里铺了新路、搭了戏台、建了广场、改了旱厕,寄宿制小学有了电教室和浴室,太阳能路灯装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口。“条件好了,贫困户高兴,非贫困户也满意。”该村党支部委员张伟国说,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是这一项项惠民工程垒起来的。
士气更高。
信心和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忘不了,蔬菜大棚长出头茬菜,高彦红和大伙儿到市里摆地摊;忘不了,母亲意外遭遇车祸,高彦红依然坚守,为大家操办庙会;还忘不了,因通宵达旦工作,高彦红晕倒在岗位上……“将心比心,咱不好好干,对得起良心吗?”张伟国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学。留村的变化、老乡的口碑,成为高彦红和王清亮“传帮带”最生动的“教材”。
离任的日子越来越近。高彦红心头浮起一丝不舍,总有很多话要和村干部、乡亲们和王清亮交代。王清亮也觉得肩上担子很重。俩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驻村帮扶,一定要当好表率、问心无愧。”(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记者感言
新的启程
在脱贫一线采访多年,深知做好驻村工作不易。第一书记们抛家离口、扎进农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党旗增了色,也为人生攒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帮扶单位支持保障到位,全力当好后盾,更让第一书记们冲锋在前有了底气。
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干部历练成长的大熔炉。此番轮换,各行业、系统都把精兵强将放到第一线,以老带新,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保证各项工作“不断档”。对于新老两任第一书记来说,轮换都将是一次新的启程——
一个将带着基层的泥土和露珠,重返机关,推动政策制定和工作落实更接地气;一个将担起党员的责任和担子,留在农村,继续在为民服务、决胜小康的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云飞)
新闻链接
市县两级轮换第一书记873名
去年10月,我市启动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此次轮换,按照“人选标准不降低、总体规模不缩减、联村扶贫单位不更换”的要求,采取“提前选好、逐步介入、以老带新、有序轮换”的方式开展。目前,市县两级共轮换第一书记873名。新任第一书记于去年11月入村,今年春节前3个月内完成新老交接,确保各项工作接替有序。 (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