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自贸区试点从中国沿海扩展到中部、西北、西南和东北,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中国实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地。
作为河南自贸区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及金融制度等多项创新,在追赶超越中奏响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强音。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增加自助服务设施,缩短了企业办事时间
简政放权、制度创新,成就“洛阳速度”
近日,银隆新能源项目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洛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工商窗口,补交了两份资料,顺利领取了洛阳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这是我市工商管理系统首次采取“容缺受理”模式办理营业执照。
自贸区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而是改革创新的高地。洛阳片区成立以来,我市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进行制度创新,诞生了一项项“洛阳创新”,一次次刷新“洛阳速度”——
实现“三十五证合一”,企业办理相关行政审批、备案业务仅需到一个窗口,而过去要跑几十个窗口;
缩减办事流程,原定的营业执照办理时限由5天缩短至1天,极大地便利企业注册;
落实“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
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制度创新成果,极大地激发企业注册的热情。数据为证,截至10月底,洛阳片区新进驻企业1586家,注册资本合计1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5家。
利用自贸区优势,洛阳片区内装备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大批企业成功进驻,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聚集叠加,洛阳片区“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引进来”的强磁场越发有力。
在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洛阳美锐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测试新研发的机械臂
顶层设计、双自联动,奠定“洛阳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自贸区建设是一场持久战,离不开统筹谋划。当前,我市正立足洛阳片区功能定位,在承接上级支持政策和借鉴外地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具有洛阳特色的体制机制。
金融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我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强风险监测与管理……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相继出台,有力推动了洛阳片区内实体经济不断追赶超越。
从金融领域谈开去,一项项立足长远、立柱架梁的工作在洛阳片区次第开展:
“多规合一”综合规划编制步伐加快。我市以国际顶尖的视角、国家一流的水准为要求,编制集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空间规划等多个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规划成果。
“双自联动”格局日渐清晰。目前,我市正制定“双自联动”实施意见,充分释放自创区和自贸区两大政策红利,破解“双自联动”的发展之题。该实施意见将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多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自创区和自贸区的功能、质量、效益,形成相互促进的放大效应。
百项改革创新任务有序推进。省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160项改革试点任务,洛阳片区正在实施119项,占全部任务的3/4,其中已完成73项;洛阳片区实施200项改革试点方案,已完成73项,占全部任务的1/3。
一个制度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改革新高地,一个面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开放新标杆,正阔步走入人们的视野。
俯瞰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
勇于担责、加压奋进,探索“洛阳路径”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党的十九大关于开放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出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路线图: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历数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这些工作,每一个都与自贸区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贸区的改革试验,意义不在于一时一地,而是浓缩了中国与世界、政府和市场、发展与开放等多重关系的改革。
“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洛阳片区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自贸区建设任重而道远。”洛阳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未来3年至5年的努力,洛阳片区将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洛阳片区将建设成为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打造极具洛阳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发展新模式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新典范,探索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路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洛阳片区建设逐步推进,我市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将更深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洛阳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洛阳人民也将在全球视野下享受到更多的新便利。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洛阳片区这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我们期待着洛阳片区奋力交出一份“奋楫者”的优异答卷。(洛阳日报记者 孙小蕊/文 刘冰 常世峰/图)
建设高水平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
1 完成自贸区洛阳片区顶层设计
立足洛阳片区功能定位,在承接上级支持政策和借鉴外地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具有洛阳特色的体制机制。
●2017年年底
完成洛阳片区综合性规划成果。
●2018年3月底前
出台推动自贸区、自创区“双自联动”实施意见,出台促进洛阳片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国际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2 推进自贸区规范化运行
落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做好省级事权下放的承接工作,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017年10月前
建成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
●2018年
争取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
3 开展洛阳片区招商工作
积极探索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充分利用航空口岸、铁路口岸、跨境电商平台及园区优势,吸引企业进驻。
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及上市公司,尽快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和高端企业。
4 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洛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体制机制,动态优化进驻单位,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办事规则,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完善洛阳片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探索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与部门业务办理系统的连接,提高网上办事效率。加快推进自贸大厦建设,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