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权益息息相关。近年,我市不断丰富法律服务形式、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逐渐成为现实。
法律与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权益息息相关。近年,我市不断丰富法律服务形式、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逐渐成为现实。
法律援助让弱势群体享受法治阳光
李根子是栾川县的一名农民,前不久,他的儿子因涉嫌网络诈骗被刑事拘留。对于在大山深处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根子来说,既搞不清楚什么是网络诈骗,更没钱为儿子请律师。日前,李根子在村里的法律援助联络点帮助下,在市法律援助中心顺利为儿子请了律师,没有花任何费用。
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潘振东告诉记者,像李根子这样的困难群众,今年他已经帮助20多个了。
“这几年,我市法律援助网络逐步完善,援助范围不断扩大,惠及的群众越来越多。”潘振东说,现在不仅困难群众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而且连困难证明都无须开具,非常方便。
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科长芦军介绍,近年我市积极构建以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法院和看守所值班室及律师事务所受理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为体系的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形成了法律援助“城区一刻钟、乡村半小时”服务圈。
目前,我市已建成法律援助中心16个、法院和看守所值班室法律援助受理点26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受理点1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88个、法律援助联络点2944个。困难群众无论身处我市哪个地方,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就近找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服务站为群众排忧解难
“就是因为不懂法律,让我走了很多冤枉路。”近日,孟津县麻屯镇的杜某再次来到镇上的法律服务站咨询丈夫的案件进展情况。
杜某的丈夫两年前帮人建房子,不慎摔伤。为了能为丈夫拿到赔偿,杜某将对方起诉至法院。官司从一审打到二审,让杜某想不明白的是,这么简单的案情,为啥一直败诉?
“杜某到服务站咨询后,律师分析她之所以败诉,是因为案由错了。”孟津县法学会麻屯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李晓明说,在律师建议下,杜某更换了案由,目前法院已经立案。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今年年初,由市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学会牵头,在全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法律服务站。
“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由法学会会员、律师及政法系统有经验、有威望、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法律服务志愿者构成,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做好法律顾问。”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均已成立法律服务站,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孟津县法学会常袋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建立了多个法律服务微信交流群,目前已经有600多名群众加入。
“群众有啥法律上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在群里咨询,能解答的我们立即解答,不能解答的会上报到县法学会,由专家研究后为群众解答。”该法律服务站站长刘亚丽说,每一次解答、每一次调解,都能让群里的群众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引导群众依法办事。
精准法律扶贫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汝阳县十八盘乡斜纹村上沟组村民范朝娃是贫困户,为脱贫致富,儿子范恶军到山东省日照市打工开车。去年10月24日,范恶军在驾车送货时与一辆摩托车相撞,致使摩托车驾驶者陈某死亡。
事发后,范恶军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让本来就十分窘迫的家庭断了主要经济来源。全家人都不懂法,昂贵的律师费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驻村第一书记郝大鹏得知后,立刻带范朝娃到村里的精准法律扶贫基地咨询。精准法律扶贫基地派驻律师李忠伟了解情况后,多次前往日照,终于让肇事车辆所属公司在保险公司赔偿范围之外拿出了部分赔偿款,使案件刑事部分得到了受害人家属谅解。最终,范恶军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于今年6月23日刑满获释,回到了打工岗位。
去年11月,市政府法制办与河南安多律师事务所联合建立了斜纹村精准法律扶贫基地,为斜纹村群众提供包括“送法进村”、不限时电话咨询、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重大项目审查、民事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我们通过发挥政府法律部门和律师的优势,通过该基地把法律和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成立后,以法律服务为载体,解决斜纹村群众的实际困难,让村民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很多致富信息和就业岗位,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洛阳日报记者 申利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