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旺享受到的是宜阳县创新开展的“脱贫助力贷”。该业务由县扶贫办、宜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签订“脱贫助力贷”合作协议,与县邮政储蓄银行签订“惠民扶贫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协议,县财政向合作银行存入风险担保金,银行按照放大5倍的比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农业企业提供贷款。
“看着牛一天天长大、膘肥体壮,俺心里可高兴啦!”8月3日上午,宜阳县赵保镇马河村贫困户张兆旺在自家的牛棚里喂草,忙得满身是汗。
张兆旺上有患病的老人,下有正上学的孩子,家里生活困难。他有养牛的技术,但缺乏资金,难以靠养牛致富。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就按照扶贫贷款政策,不到一个星期便帮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
张兆旺享受到的是宜阳县创新开展的“脱贫助力贷”。该业务由县扶贫办、宜阳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签订“脱贫助力贷”合作协议,与县邮政储蓄银行签订“惠民扶贫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协议,县财政向合作银行存入风险担保金,银行按照放大5倍的比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农业企业提供贷款。
作为金融扶贫的一种特色信贷产品,“脱贫助力贷”目前已在洛阳市6个贫困县全面推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介绍,洛阳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金融扶贫决策部署,借鉴金融扶贫的卢氏经验,不断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切实改进金融扶贫服务,积极拓展金融扶贫领域,着力破解贫困户和带贫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贷款少、贷款慢”的难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洛阳市积极探索创新,精准对接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出4大类、10余种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先后推出了“脱贫助力贷+政府风险担保基金+农业保险+龙头企业或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开发了惠民扶贫贴息小额贷款、脱贫助力贷、农户联保贷款、支农通等金融扶贫产品,并鼓励金融机构向贫困县、乡(镇)下沉金融服务网点,带动金融活水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
新安县石井镇龙潭沟村农民李长虎,因一场意外导致贫困。在精准掌握其家庭情况和发展意向后,新安农商银行给他发放两万元贷款跑运输,龙潭景区开发后又发放贷款10万元帮他开起了家庭旅馆,如今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李长虎的生活改变燃起了乡亲们的创业热情,该行迅速“切入”,向该村投放贷款100多万元,支持20多户农民搞起了家庭旅馆。
产业是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最有效的手段。洛阳市建立“五位一体”联动支农机制,加大对带贫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了“支持一个企业、发展一大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前不久,洛阳9个县(市)政府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政府、银行、担保、保险、投融资平台“五位一体”联动支农机制,运用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奖补等政策,加大信贷、保险、基金等扶贫支持力度。
依靠孟津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的1000多万元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浩公司精心建设十里香种植基地,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辐射送庄、白鹤等周边乡镇,形成了一条高效观光农业产业带。
据最新统计,截至6月底,洛阳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7亿元,累计发放47.6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支持贫困人口61161人;小额扶贫信贷余额4.76亿元,较年初增加1.8亿元;6个贫困县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5.4亿元。
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重点抓好金融扶贫的“四大体系”建设,即建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好“谁来干事”的问题;建设信用评价体系,解决好“谁能用钱”的问题;建设风险防控体系,解决好“资金安全”的问题;建设产业支撑体系,解决好“资金投向”的问题。多部门齐心协力,多渠道优化资源,完善配套政策,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扶贫政策。(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