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正午时分,骄阳似火。衣服后背被汗水浸透的记者在返回村委会的途中,碰到两个急匆匆往村边赶的人。
7月初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正午时分,骄阳似火。衣服后背被汗水浸透的记者在返回村委会的途中,碰到两个急匆匆往村边赶的人。
他们的前方,是碧波荡漾的陆浑水库。大中午不在家吃饭休息,他们去热得站不住人的水库边干啥?
村民告诉记者,这两人是一对发小,打头的叫席俊奇,今年41岁,别看个头不高,在村里很出名,一个人在水库里发展了快3000平方米的网箱养殖,这会儿人家是去给鱼“送午饭” 。
记者踏上了席俊奇的小船。席俊奇娴熟操控,小船向着离岸七八百米处的一片网箱驶去,他和鱼的故事,也在记者耳畔渐渐完整,飘散在船两边的碧水之中。
7年前,看着家里建成多年、一到下雨老是漏的瓦房,瞅着年迈的父母和3个孩子,家庭贫困却又难出门打工的席俊奇作了一个决定:就近在水库里养花鲢,多挣点钱好供孩子们读书。
养鱼是技术活儿,细心的他心里并不怵,毕竟,之前参加过水产部门组织的培训。鱼苗买回来,1500平方米的网箱也热闹起来。
花鲢无需人工投喂,但要达到出栏标准得三四年。2013年,席俊奇扩大规模:除了继续养殖花鲢,又发展了1000多平方米的网箱养殖草鱼,实现每年年初都有鱼上市。从此,他驾着小船前往网箱的身影,成为陆浑水库水天一色美景的组成部分。
7月至9月,是草鱼的重要生长期,一天三顿少不了。现在,席俊奇每天中午都要提前吃饭,然后顶着烈日给网箱中的草鱼们“送饭”。
小船速度不慢,离席俊奇的网箱没多远了。这时,记者发现,网箱附近,居然还堆了一大堆柏树枝。
“柏树枝投下去,能帮鱼‘调理身子少得病’。养鱼前期投入大,还怕病害和市场行情不好,扶贫政策让咱养鱼信心更足了。”席俊奇说,去年,身为贫困户的他拿到5000元的到户增收资金,又贷到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今年1月,他的草鱼集中上市,净赚了近3万元。
脸被太阳晒黑的席俊奇,拿着装有饲料的大碗一把一把给鱼投食,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前几天,驾船回家途中,席俊奇的右手中指被挤伤,缝了六针,但水上的活儿不能停,发小胡光辉就主动跟着他搭把手。
“兄弟家里困难,咱也不要啥报酬,都是应该的。”胡光辉边忙着给鱼投喂饲料边对记者说。
席俊奇的两个儿子,一个马上上高中,一个马上上初中,负担显而易见,但每次和街坊邻居说起家里的光景,他都是那句话:“现在家里一股水分成几股流,以后孩子们都能赚钱了,就变成几股水汇成一股流了,日子肯定会好过。恁多人帮咱,咱得好好供孩子们读书!”(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