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时节,站在孟津县平乐镇凤凰山上极目远眺,树木蓊蓊郁郁。3年前,漫山遍野的坡耕地被农民视为“鸡肋”,耕种不见收益,撂荒又觉可惜。
山还是那座山,面貌却今非昔比。凤凰山的变化,得益于市场化造林模式的创新和实践。随着生态改善,这里已经成为城区北部的一道绿色屏障。今后,这里将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树葬纪念园,挖掘绿色价值,传递生态观念。
一片生态情怀
每日清晨,郭建华都要绕着山道转悠一番,他喜欢在林子里呼吸、漫步,感受绿色生命的力量。“树一天天葱郁,犹如孩子一天天成长。”今年是郭建华在凤凰山种树的第三年,3000多亩荒坡在他的手中披上了绿装。
作为涉足建筑、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家,如今的郭建华更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名林农。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长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出身伊川农村,幼年故乡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后来,山林被开垦,小河逐渐干涸,记忆中的故园不在。”郭建华说,2000年,他回乡承包1000多亩荒坡地植树造林。今天,小山村正逐渐恢复往昔的清秀。
近年,我市创新造林模式,通过绿化经营权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荒山绿化,打造城市绿色屏障。郭建华积极响应,参与其中。
种树并非易事。作业设计、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事事都要学习。上山3年,郭建华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林业专家,并在凤凰山“砸下”8600多万元积蓄。“现在成‘专家’了,投资就当交了学费。”郭建华笑着说。
皮肤黑了,手也糙了,他却很享受与山林为伴的生活。
一个绿色产业
“绿色空间,就是绿色产业。有了生态,就有了效益。”作为企业家,郭建华能敏锐把握市场的脉搏,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期许,将带来生态旅游的繁荣。同时,生态产业也将重塑人们的生活习惯。两者相互促进,为绿色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光明的窗户。
凤凰山不仅广植紫藤、紫薇、雪松等生态景观树种,还专门辟出不小的地方,种植梨、石榴、大樱桃、核桃等林果树种。
树种得多了,踏青的骑行者和自驾者就自己找上门来。这几天,四川籍的园艺工程师正在把园区的紫薇编织成造型各异的凉亭。待到盛夏,这里将成为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要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郭建华说。凤凰山流转土地后,并未与农民切断联系。园区除了提供地租、就业岗位,还与周边农民签订合同,订单式发展小米、黑芝麻、黄金梨等特色种植。在行情上涨时,随行就市;在市场低迷时,按保护价收购,让农民真正分享绿色产业带来的收益。
一种生态理念
生态文明程度更高,除了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还要倡导绿色生活。今年2月,民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群众采用树葬等生态方式安葬逝者。
前不久的清明节,凤凰山举行了我市首届公益性生态树葬安葬仪式,17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凤凰山生态树葬苑。“树葬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回归自然,是逝去的生命最好的归宿,也是对生命的绿色洗礼。”郭建华说。
我市最近一次生态安葬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近60%的人选择了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形式。对此,郭建华表示,树葬仅是绿色生活的一种实现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树葬引发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思考,唤醒大众内心的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共享。
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申艳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