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精益三厂的锂电池生产线旁,一台台机器人正有序忙碌着。
昨日上午,在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精益三厂的锂电池生产线旁,一台台机器人正有序忙碌着。
无须人工参与,机器人自动上料、自动焊接、自动裁切、自动检测、自动捆扎……
“以前30个人一天可以做48个模块;现在有了机器人,10个人一天就能做260个模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中航锂电负责人王栋梁说。虽然这条生产线已经试运行了4个多月,但王栋梁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投用
中航锂电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新能源企业。
近年,凭借优秀的研发团队、创新的管理机制、开放的合作模式,中航锂电目前已成长为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动力电池知名企业,产品应用全面覆盖了电动汽车、通信、电力储能、矿用装备、轨道车辆和军事应用等领域。在工信部公布的电动车车型中,使用中航锂电电池的车型总数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产品远销美国、英国、韩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
去年12月,中航锂电精益三厂的全自动锂电池生产线试生产,使其成为国内锂电池行业唯一使用全自动生产线的企业,其技术处于国内最先进水平。
王栋梁介绍,智能生产线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还减少了人工与产品的接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有利于电池的标准化生产。
精益三厂生产线的投用,使该公司订单出现爆发式增长。
去年,中航锂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50%,扭亏为盈,并且利润大幅提升。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形势下,中航锂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电池梯级利用实现绿色环保
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中航锂电造就了很多个“第一”。但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其拥有国际领先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
所谓梯级利用,就是根据电池的能量,逐级多次利用,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
举个形象的例子。发电厂不仅满足电力需求,在发电的过程中也会有余热产生,温度高的蒸汽可用于城市供暖,温度低的蒸汽可用于生物发酵,这就是热能的梯级利用。
而对于电池的梯级利用,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院长郭盛昌介绍,汽车在情况恶劣的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可实现充放电2000次,但这时能源使用效率理论上仅有80%左右。如果把废旧的汽车电池用于温和的工作环境中,例如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家用储能等领域,就可以再循环使用2000次以上。
除了梯级利用,中航锂电在电池拆解回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
2015年,中航锂电投入2000万元成立电池综合利用实验室。当年,该实验室研究的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锂电池全寿命周期的梯级利用及回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就被评选为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无论是电池梯级利用技术,还是拆解回收,都是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这也是生产企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体现。”郭盛昌说。
当前,国家积极提倡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这将为电池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点。未来四年到五年,中航锂电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望迅速达到较大规模,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法宝
在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航锂电缘何能够逆势突围?
坚持科技创新,正是中航锂电持续发展的法宝。
据悉,2012年至2014年,中航锂电研发投入占同年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15%。2015年,该公司研发投入更是接近8000万元。正是对研发创新的持续重视和投入,该公司才能在锂电池新产品开发、新材料新体系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及国家工信部“技术创新工程”等10余项国家级重要科研课题。
为鼓励企业坚持创新,我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中航锂电先后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研发平台,并拥有各类专利230余项。
位于高新区滨河北路与三元路交会处的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总投资36亿元,这里将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自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为抢抓市场机遇,实现规模化发展,中航锂电于去年10月迅速启动了洛阳产业园的三期项目,将建设15亿瓦时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新产能,计划2016年11月开始投产运行,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给予项目建设贷款资金三年全额贴息的优惠政策。项目建成后,中航锂电年均产值将超50亿元,三年到五年后将超百亿元。(洛阳日报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席利艳)
记者感言
当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不少企业“坐困愁城”。中航锂电实现逆势上扬,有什么“独门利器”?
只有四个字——科技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话语权。
中航锂电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位置,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航锂电在成立之初,也曾经历了漫长的产业寒冬。但是,在当时企业经营形势不乐观的形势下,中航锂电科技创新的信念没有动摇,科技创新的脚步没有停下,而是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这,就是把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科技创新,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常创才常新,红利才常有,受用才长久。
只有像中航锂电这样,对科技创新真重视、真投入,把科技创新放到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才能实现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