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640多名援建青海的一拖“老三线”49年后再聚首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5.05.29 08:42

 

初到青海的一拖援建者合影 (资料图片)
再聚首,泪难抑 (资料图片)

  49年前,一拖近千名干部和技术工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前往青海乐都县荒郊,包建起青海铸造厂,为改变青海机械工业长期落后的局面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成为青铸厂发展的中坚力量。“三线建设”,作为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成为历史。那些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完成的故事,又有哪些“一拖人”的身影?

  近日,在中国一拖集团,640多名年过花甲的一拖“老三线”,从祖国各地赶来,像孩子们一样手挽手,叫着、喊着:“洛阳,我们回来啦!一拖,我们想念您!”

  1  响应号召,奔赴“三线”

  1966年5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流传着一个消息:全国马上要大搞“三线建设”,厂里要派人去西北。

  张选正1956年进厂工作,是中国一拖集团的第一代建设者,也是青铸厂的第一代建设者。他至今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满怀激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热情高涨,纷纷到厂部打听,想报名去西北。当时厂里很重视这件事,援建人员要经过层层选拔,选出最优秀的人才代表一拖支援国家‘三线建设’。”

  当时青海机械工业基础很差,面临很多困难,人才缺乏则是首要困难,从工厂管理、设备操作到后勤保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而当时一拖正处于热火朝天的生产时期,专业人才对一拖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为了支持国家“三线建设”,一拖克服重重困难,抽调从工厂初步设计到为投产所需的工装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等人才,共向青铸厂派送了270名干部、600名技术工人。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和骨干。

  原青铸厂副厂长吕海亮是一拖派往青海的第一批干部。他说,当时根本不需要动员,大家第一天接到出发通知,第二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背着包袱奔赴青海。

  “第一批人出发的时间是1966年6月16日。”吕海亮说,回首往事,仍记忆犹新,“青铸厂从组织、建设到生产,始终与一拖血脉相连。”

  2  煮冰取水,战天斗地

  1966年,青海省乐都县引胜河东岸来了一群人,他们拿着仪器在一片乱石堆中一次次勘测,工厂就在这一片乱石堆中建起。

  吕海亮说,当时他们一行人到西宁汇报完工作后,马上奔赴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调查走访,最后初步确定青海省乐都县引胜沟符合建厂条件。由于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第一批建设者从一拖赶到青海时甚至没有住的地方,只靠一辆马车代步来到县城,被分散安排到县里的各个地方。

  原青铸厂会计师罗毓江回忆起那段岁月用一个词来形容——战天斗地。

  “初到高原,许多同志出现了高原反应。一位同事的妻子一到,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丈夫含泪把妻子送下高原,又马上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罗毓江说。

  张选正回忆说,冬天高原上河流结冰,这就断了饮水。为了取水喝,大家每天推着小车到河边,把冰层敲开,将冰块拉回去煮水喝,“当时有一个专门的屋子,我们每天在屋里生火,用汽油桶煮水”。

  除缺水外,冬天高原上的严寒也给建设者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每年5月,大家都开始张罗当年冬天要用的煤。天不亮,一群人坐着卡车出去拉煤,一来一回卡车要在高原上颠簸四五个小时。煤拉回来之后,一家一户分出去,需要每家自己动手打成煤球。

  “就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广场上打煤球,可热闹呢。”张选正越说越起劲,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当年。

  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1970年2月,青铸厂浇铸出了第一个青海湖牌汽车缸体毛坯;1971年11月,这里成功浇铸出了11吨重的铸件……

  时光荏苒,历尽波折的青铸厂,现在仍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余热。

  近年,青海一家企业以青海铸造厂为基础进行重建,改造原厂环境污染大的设备,采用现代先进的树脂砂生产工艺,建设年产10万吨铸件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利税2.3亿元,为当地创造近1000人的劳动就业机会。老“一拖人”留下的工业遗产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3  时光如梭,温情依旧

  来到阔别49年的中国一拖集团,大门依旧,厂房依旧,毛主席像依旧矗立在广场上。一位老人极力搜寻着广场前的那条小河和河上的那座桥。“没有了,那是我们40多年前每天都要走的地方。”老人动情地说。

  “2015年青铸人情系一拖,相聚洛阳”欢迎仪式后,600多名老“一拖人”参观了三装厂大轮拖生产线和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在三装厂,大家纷纷与生产线上最先进的“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合影留念。看着这些花甲老人激动的神情,又让人想起他们怀揣梦想来洛学习的青春岁月。

  20世纪60年代,洛阳涧西街头出现了这样一群青年人——来自北京,十六七岁,怀揣梦想、意气风发。他们在一拖学习了2年后,纷纷告别一拖,奔赴青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青海铸造厂的中坚力量,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北京学生”。

  王卫国就是这样一名“北京学生”。说起自己在一拖的师傅李跃昌,他眼泪夺眶而出。

  “17岁离开北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洛阳,什么也不懂,一拖是我人生的第一站。师傅李跃昌边教我技术,边教我做人,把我当亲儿子一样看待,我看家的本领就是他教给我的。”谈起师傅,平时不喝酒的王卫国狠狠灌了一口白酒,眼睛有些湿润,“我一辈子忘不了一拖,忘不了师傅。”

  20世纪80年代,一拖曾派出“三线建设”慰问团,代表“娘家人”来看青铸厂的老“一拖人”。同时,一拖根据有关政策解决了部分老同志生活中的困难。“一拖没有忘记我们。如今,我们已各奔东西,生活在大江南北,但我们想回家看看。”吕海亮说。

  “我们是一拖培养出来的,大半辈子都在西北,都献给了青铸厂。”吕海亮激动万分,“我们没有辜负一拖的重托,更没有辜负祖国的期望。”(洛阳日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庞瑞锋)

  相关链接

  何谓“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我国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极大的工业迁移过程。

  “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高峰时投入人力400多万,共安排建设项目1100个。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建设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堪称奇迹,也为我国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锐鑫)

[ 责任编辑:孙静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护腰坐垫是“智商税”吗
护腰坐垫是“智商税”吗
  • ·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可以同时吃吗
  • ·“一周一针”的长效胰岛素,最快本月底上市
  • ·想让孩子冬天少生病 听专家支招儿童防病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旅居小地方 沉浸慢生活
  • ·好客山东遇上老家河南 假期再现双向奔赴
  •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  
    新闻排行
  • 降水,大风,强降温!洛阳市气象...
  • 巾帼不让须眉!洛阳一女兵荣立二等功
  • 百余家企业招人!孟津专场招聘活...
  • “洛阳造”机电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 洛阳老汽水展览馆落户洛邑古城
  • @洛阳人:供热首日,您家暖气热了...
  • 洛阳大雾天气何时结束?最新预报来了
  • 今年以来,洛阳法院新受理信用卡...
  • 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洛阳...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
  • 百姓呼声
    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开展商业拍摄要交费
    洛阳站站房上“洛阳”二字何时能点亮?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洛阳关林庙

    洛阳健步队在香港

    白桦林

    秋风秋雨叶落黄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