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里头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洛阳晚报》记者昨日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发掘的主要对象为宫殿区建筑基址,以及距其不远的一座巨型坑。据悉,这两处遗址此前都曾进行过发掘,此次主要是通过新的科技,对遗址的规模、属性等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和研究,力图对“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
发掘现场 |
|
近日,二里头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洛阳晚报》记者昨日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发掘的主要对象为宫殿区建筑基址,以及距其不远的一座巨型坑。据悉,这两处遗址此前都曾进行过发掘,此次主要是通过新的科技,对遗址的规模、属性等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和研究,力图对“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再次发掘宫殿区,弄清其建筑形制变化
“这次重新发掘宫殿区,我们主要是想通过一些科技手段的使用,对遗址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和研究,希望能对遗址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在现场对《洛阳晚报》记者介绍,发掘工作今年3月展开,已进行了近两个月,目前发掘的主要是2号宫殿的建筑基址,大约有1000多平方米。
许宏介绍,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对2号宫殿的西部进行过发掘,得知这是一个单体的、四合院风格的建筑,但由于当时条件落后,使用的工具还是皮尺、罗盘等,一些数据的误差比较大。这次发掘使用了全站仪这一最新的仪器进行测量,误差仅为几毫米,有利于进行更加精确的研究。
我们了解到,目前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殿遗址主要有4个,其中早期发掘的1号宫殿基址和2号宫殿基址是单体的,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四合院风格,而3号宫殿基址和5号宫殿基址的建筑风格是多重院落,且年代在1号和2号之前。
“西周及其以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流模式是多重院落,但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单体建筑,这是什么原因?这几个宫殿基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形制到底是如何演变的?这是我们此次发掘想要解答的问题。”许宏说。
巨型坑曾有祭祀功能,与偃师商城或有承接关系
在2号宫殿建筑基址不远处,考古人员正在对一座巨型坑进行发掘。《洛阳晚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不断有陶片等出现。发掘中发现巨型坑的南侧有一座贵族墓,北侧有部分小猪骨架。
许宏介绍,2010年到2011年,他们曾对这座巨型坑进行过试掘,证实其位于宫城东北部,东距宫城东墙西缘约3~5米,北距宫城北墙约13米。巨型坑的平面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66米,南北宽约33米,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深度一般为4~4.6米,最深达6.7米。
“当时的试掘表明,巨型坑内存在二里头文化从第一期晚段到第四期晚段的连续堆积物,有大片陶片铺垫的活动面、祭品为猪的祭祀遗迹、地面经过夯打并用火烧烤的房址及灶址、长期踩踏形成的坚硬的土路面等遗迹。”许宏说,根据发掘情况,大家推断这座巨型坑早期的用途是解决大型夯土基址的建筑用土问题,其形成时间不晚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但在挖土形成巨型坑之后,这里曾进行过祭祀、居住等活动,因此留下了祭祀的猪骨、房址、路面等遗迹。由于逐渐淤积、填充,直到汉代巨型坑才最终填满。
“这座巨型坑曾有祭祀之用,里面发现不少祭祀用的小猪骨架,其中有不少是集中出现且排列规则,这一点和偃师商城的祭祀遗址很相似。同时,这个祭祀坑和宫城的位置关系,与偃师商城中宫城和祭祀遗址的位置关系是一致的,两处均是南为宫殿,北为祭祀处。这中间是否存在承接关系,正是我们这次发掘想要解答的疑问。”许宏说。
据悉,二里头遗址的总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米,虽然目前的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一,但已经出现了许多“中国之最”。未来二里头遗址还将有哪些发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洛阳晚报记者 李燕锋/文 张晓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