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起,由我市和央视纪录频道(中央台九套)联合摄制的四集高清纪录片《牡丹》,将于23:30在央视综合频道(中央台一套)《魅力纪录》栏目连续4天播出。“国民之花”,这一似曾相识而又深入人心的定义在纪录片《牡丹》中出现的时候,人们的思绪便随着动人的影像坠入记忆的长河。究竟是谁,成就了牡丹“国民之花”的美誉?洛阳之于牡丹,有何等意义?
|
酒瓶上的牡丹 |
|
2 无法抑制的心中向往
古玩城,文明和历史的浓缩之地。在这里,哪怕只是一枚铜钱,也能让你触摸到那段历史的跌宕起伏。
前几天的一个周日,天子驾六古玩城像往常那样喧闹,李宏却在寻觅一段记忆的空白。在天子驾六古玩城门口一个摊位前,她停下脚步,几张旧IC电话卡进入视线,她攥在手心,如获珍宝。
经过时光的洗礼,电话卡已失色不少,但上面绘制的牡丹花依旧怒放。李宏之所以收藏与牡丹有关的物件,与1983年的首届洛阳牡丹花会有关。
今年54岁的李宏生于云南西双版纳,1968年随父母到四川彭州生活。“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彭州牡丹的芳容,让李宏对牡丹产生喜爱之情。
1983年春,李宏随父母来到洛阳生活。当年4月,洛阳首届牡丹花会开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与这届牡丹花会失之交臂,这成为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后来,搜寻与首届牡丹花会相关的物件,成为李宏的一种心灵寄托,再后来,只要是与牡丹有关的物件都成为她收藏的内容。
牡丹在人们心中的那份美好,又何尝只李宏一人有。
2004年4月,对牡丹花情有独钟的山东姑娘陈倩第一次来洛阳旅游,就被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折服。在洛期间,这位失去双臂、用脚作画的姑娘,画出了第一幅牡丹画。如今,陈倩已成为牡丹文化节的常客。
2012年4月,新乡盲人小伙郝雷雷在我市数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来到中国国花园,他抚摸着盛开的牡丹花,深埋在心底的“赏花梦”,终于实现了。
牡丹之于心灵,有着不同的感人故事。或许,“国民之花”,就来自于你我内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