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于洛阳博物馆的釉陶博山炉,姿态优美、工艺精致,不仅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釉陶博山炉,而且还多次代表洛阳,在国外文物展上展示中国汉代悠久的香炉文化。
文物名称:釉陶博山炉
文物年代:东汉
出土时间:2004年
出土地点:洛阳王城公园东汉墓
收藏于洛阳博物馆的釉陶博山炉,姿态优美、工艺精致,不仅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釉陶博山炉,而且还多次代表洛阳,在国外文物展上展示中国汉代悠久的香炉文化。
洛阳首次出土造型逼真形象
这件釉陶博山炉出土于东汉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陶器、钱币、石器、铜器等物。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介绍,这件釉陶博山炉弥足珍贵,因其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釉陶博山炉,为研究汉代建筑、雕塑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日前,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了这件珍宝,其通高28.2厘米,陶体呈黄色,材质为施釉陶器,整体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一尊猛虎状的浮雕,猛虎仿佛正回头咬背上的盘柱,盘柱上有菱形浮雕。上层的山峦形炉盖上,有豪猪、凤、虎、蛇相互簇拥,两只老虎屹立于炉盖顶端,呈撕咬状;老虎下方为一力士,力士表情凶恶,右手执钺(yuè古代兵器),左手按豪猪颈部,仿佛正要砍下猪头。
充当文化使者多次出国展示
西汉之前,人们多将薰香草或蕙草放在香炉中直接点燃,称之为茅香。这样做虽然香气浓郁,但缺点在于烟较大。汉武帝时,龙脑香、苏合香等树脂类香料传入中土,人们将这些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将其放置在炭火之上,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郁的同时烟又不大。燃香方式的转变,促使形态各异的博山炉流行。
这件博山炉是在洛阳首次发现的,多次代表洛阳充当文化交流使者,展示我国汉代的香炉文化。
在2009年于北京举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上,共陈列洛阳珍宝12件,釉陶博山炉名列其中,为这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对话,增添了洛阳元素。2013年9月26日,由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主办的“百济金铜大香炉发掘20年纪念特展”在韩国开展,共展出文物97件(组),以中韩两国出土的香炉为主题。洛阳博物馆从馆藏的数百件香炉中选出10余件赴韩国展出,这件釉陶博山炉名列其中。(记者张锐鑫通讯员孙海岩文/图)
相关链接
博山炉所体现的道教思想
博山炉又名博山香炉、博山香薰等,材质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出现于西汉中期,是中国汉、晋两代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上有盖,盖一般为镂空状且高而尖,如一座山;山中雕有走兽飞禽,象征西汉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蓬莱、博山、瀛洲)之一——博山,“博山炉”因而得名。另有一说称“博山炉”因产地得名。博山是指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该地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陶瓷产地。
博山炉的出现,和西汉时期道教思想盛行有关。香料燃烧时,青烟从镂空的山形浮雕中散出,仙气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描述的便是博山炉熏香点燃时香烟弥漫的迷人意境。博山炉的流行,以古时人们追求长生不死或死后成仙的思想为背景,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普遍推崇。 (锐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