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且忆熊耳满山漆
——洛阳漆文化一瞥(河洛广记)

 

  3、五彩漆器照洛都

  战国时期,生漆和桐油的混用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一项最杰出的创举,胶漆相投使漆器装饰艺术的表现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西汉的经济中心、东汉的都城洛阳,迎来了漆器工艺千文万华、色彩缤纷、兴盛繁荣的新时代。

  两汉洛阳墓葬中出土漆器众多。如在烧沟东汉墓群的一个墓中随葬有漆奁5件、漆盒2件、漆罐2件。汉代,在口沿上饰以铜扣的漆器被称为扣器,是一种非常贵重的工艺品。《盐铁论·散不足》说,富者才用银口黄耳的扣器。这种贵重的漆器,只能由官营手工工场生产。

  这些出土漆器的用色也非常丰富,有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9种颜色,花纹精美生动。

  西汉时贫寒者多穿木屐,到东汉时则毋论贵贱均穿漆木屐,妇女出嫁亦穿五彩漆画的木屐。这说明,这时漆画水平已很高,经过漆画的木屐,显得美观时尚,因此成为洛阳人的最爱。

  4、皇宫门户皆朱漆

  从东汉始,洛阳皇宫、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的门窗、殿柱皆用朱漆装饰。

  永宁寺是北魏洛阳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奇丽的皇家寺院。《洛阳伽蓝记》说,永宁寺“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

  上阳宫是唐代洛阳的离宫。李赓《东都赋》说:“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从诗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见上阳宫里那些有琉璃瓦和红油漆殿柱的建筑的高大宏丽。

  北宋末年,宋徽宗曾对西京(洛阳)皇宫进行过一次大修,城垣扩大到16里,超过了前代。《宋史》记载,这次创修大内,“合屋数千间,尽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赀”。髹漆之时,“须骨灰为地,科买督迫,灰价日增,一升至数千”。洛阳城外四郊20里内之墓冢,“悉被发掘,取人骨为灰矣”。

  宋徽宗为髹漆装饰宫殿,要求用骨灰打粉底,导致疯狂的掘墓取骨烧灰活动。如此昏君,不亡国才是怪事!

  在唐宋时,洛阳贵族之家也用朱漆装饰房屋。如白居易在履道里修葺新居,油漆朱色门窗,并造池上桥,植花草树木,此工程由当时的河南尹王起负责。

  5、夹纻干漆造佛像

  为适应制作各种器物的需要,漆器胎骨至战国而大备,木胎之外还有夹纻(zhù)胎、陶胎、金属胎、丝麻、皮胎和竹胎等多种,仅就木胎来说,就有斫木胎、旋木胎、卷木胎,还有通过雕刻成型的胎体,特别是丝帛上髹漆的品种。

  夹纻干漆造像,是武则天时期洛阳漆匠和雕塑家的一大发明。虽然夹纻胎漆器出现得很早,但用夹纻干漆造像在武周之前并未有文献记载。武则天任命薛怀义为白马寺方丈,并命他督造一尊大佛。这尊大佛高九百尺,仅鼻子中就可容纳几十人,其制作工艺是用纻麻做胎,然后再反复油漆。遗憾的是,大佛后来被薛怀义放火焚烧了。

  唐代官营工场的工匠,其职业是世袭的,不能随便改业。所用的工匠,不仅有严格的管理,在劳作前都由少府监负责,进行技术培训。据《新唐书》记载,漆工的培训期是一年,这样保证了每个工匠都是熟练工匠。

  今白马寺中有十八尊夹纻干漆罗汉像,是元代文物,这是南宋灭亡后,由俘虏的一批南宋官营工场的工匠制作的。

  洛阳漆器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其工艺历代传承,至今并未完全失传。但该工艺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我们有必要重新叫响“洛阳漆器”,做大做强这个文化产业。(郑贞富)

首页  上一页  [1]  [2] 
来源: 洛阳网    2013-10-22 09:23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热点图片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