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老城区一个名叫李世凯的80后小伙,打算把祖上传承百年的“小米黄酒”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搜集相关申报材料时,李世凯发现自己所在的李氏家族并不简单:家族以书香传家,并悬壶济世;族中才俊辈出……其家族堪称洛阳的“大宅门”。
|
李龙锡画像 |
|
编者按
日前,老城区一个名叫李世凯的80后小伙,打算把祖上传承百年的“小米黄酒”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搜集相关申报材料时,李世凯发现自己所在的李氏家族并不简单:家族以书香传家,并悬壶济世;族中才俊辈出……其家族堪称洛阳的“大宅门”。这个家族也引起洛阳民俗博物馆研究员、碑刻研究专家赵君平的关注。赵君平发现,一些清末民国时期耳熟能详的名人,如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张钫等,都与这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相关史料,我们推出“洛阳李家大宅门”系列,回顾百年前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核心提示
1901年农历九月十六,躲避八国联军出京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西安返京,途经洛阳。洛阳有一人被推举为“供支局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洛阳“接待办主任”,他就是李龙锡,李氏家族第八世,被封为俸政大夫。
1 “传说”得证:老城李家接待过“两宫回銮”
《李氏家谱》的开篇记载:为避元末战乱,李氏家族由山西洪洞一带迁至洛阳定居。自四世开始,这个书香之家一直官运亨通。
有了祖上做官积累的人脉和财富,李家愈加兴旺发达。洛阳红十字会理事、河南省议员、著名书法家、名医……李家可谓“才俊辈出,显赫于世”。
在赵君平看来,《李氏家谱》保存完好,续写详细,收录各种墓志拓片、照片之齐全,“在洛阳尚不多见”。
此外,李氏家族的墓志铭、荣哀录中,留有不少著名书法家的墨宝,书法之精妙,对于研究清末时期各书法家的作品风格,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其中,一张拓片复印件,源自李氏家族第八世李龙锡的墓志。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使洛阳民间流传多年的“老城李家有人接待过‘两宫回銮’”的“传说”终于有了佐证。
2人称有才:被公推为“接待办主任”
这个与“两宫回銮”有关的洛阳人,正是李龙锡,其墓志是张凤台撰文、林东郊书丹并篆盖。
张凤台是清末及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曾任河南省省长。而林东郊则是洛阳城内家喻户晓的文人、政客,人们习惯称他“洛阳翰林”。
李龙锡字鹏九,号程万。父辈们退休后,由于家中人口众多,还要供养两个弟弟读书,他“弃儒从商”做起了生意。
据《李龙锡墓志》记载:“前清庚子之变,两宫幸陕回銮时道经陕州,官与绅佥称君有干才,公推为供支局长,经理一切事宜。事竣,赏给五品蓝翎,殊恩也。”
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动荡也被称为“庚子国难”。
一年之后,在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各国相继从北京撤军,慈禧和光绪便打算返京。因慈禧不愿走回头路,便绕道河南。这段历史被人们称作“两宫回銮”。
此时,李龙锡在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一带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政商界人士都夸赞他有才能。
两宫回銮,位于陕豫交界的陕州是河南府的首站。为了使接待工作万无一失,大家一致推举李龙锡为当地供支局局长,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接待办主任兼商务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