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工区努力控制小学一年级新生“大班额”现象,圆满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下降50%的目标任务。在今年的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工区“发展教育事业先进区”荣誉称号。西工区控制“大班额”采取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措施?日前,该区教体局向市教育局作专题汇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
|
淡化择校心理 双管齐下控制“大班额” |
|
今年,西工区努力控制小学一年级新生“大班额”现象,圆满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下降50%的目标任务。在今年的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工区“发展教育事业先进区”荣誉称号。西工区控制“大班额”采取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措施?日前,该区教体局向市教育局作专题汇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1 新建学校分散学生流
今年,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各学校坚决杜绝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严格控制56人以上的“大班额”,“大班额”比例较去年下降50%。
“今年一年级新生有326名学生,平均每班54人,班级人数最多的只有55人。”白马小学一位负责人说。白马小学班额“瘦身”只是西工区学校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西工区共招收一年级新生3338人63个教学班。全区没有超过55人的“大班额”,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下降50%的目标任务。
控制“大班额”,并不意味着多出的学生没学上。今年9月,一所崭新的学校——西工区外国语小学开门招生。“今年该校一年级招生6个教学班,极大地缓解了周围学校的生源压力,对降低‘大班额’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教体局局长冯建文说。
与此同时,市16中、洛浦路小学和西工区第四实验小学新建了3栋教学楼,建校扩容使得“大班额”压力得到了缓解。
借力民办学校,有效扩大招生规模,也为控制“大班额”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工区现在承担小学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有3所,分别是双语学校、英才学校和建中实验学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办学校作用,西工区实施战略区域调整,将双语学校、英才学校搬迁到新校址,提升了办学条件,扩大了招生规模,为其发展赢得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两所民办学校的搬出,也为原来所在的3所公立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条件。今年,西工区一年级实际扩招7个班,使得“大班额”率大幅度降低。
2 “结对协管”为弱校强“筋骨”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大班额”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如何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结对协管”发展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利用的助推器。
家住御博城小区的贺义航,是东下池小学一年级新生。没入学前,妈妈王秋红就开始为他的上学问题奔波。虽然所住区域被划到东下池小学招生范围,但由于东下池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王秋红不愿让孩子到这所学校上学。今年秋,王秋红到凯旋路小学咨询,得知东下池小学和凯旋路小学是“结对协管”学校,凯旋路小学的不少老师不但给自己学校上课,还要到东下池小学上课。王秋红放下心来,在东下池小学给孩子报了名。
“孩子在这里上学离家近,学校的管理比较规范,和凯旋路小学的课程、教学进度同步,我们很满意。”王秋红告诉记者。
去年8月,西工区以大学区名校协管为基本形式,以农村及边远薄弱学校为协管对象,以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对地理位置相邻的学校采用“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实行“结对协管”试点的学校,协管学校和被协管学校的教师相互流动,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实践表明,这种“结对协管”模式淡化了学生和家长的择校心理,提升了被协管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记者 闫卫利 通讯员 张运昌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