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玻集团为该集团龙海电子玻璃公司工人孙炜正举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津贴颁发仪式。孙炜正的学历不高——大专,孙炜正的职务不高——车间副主任。但要论贡献,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在浮法玻璃生产一线工作的他,为我国超薄玻璃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炜正实至名归。
2 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就要干到最好
1988年,孙炜正技校毕业,如愿进入洛阳玻璃厂工作。选择岗位时,他坚持要到最紧张,也是最核心的成型岗位去。
“要干就要到最前线去,成型工序是生产玻璃的核心工序,玻璃能否生产成功,主要看这一道工序有没有做好。当时就想,我可不能在玻璃厂工作了一辈子都不知道玻璃是咋生产出来的。”他说。
此后,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成了孙炜正的习惯。在车间里,他总是带着一个笔记本,不断记录各种数据和师傅们传授的经验。即使在休息时,孙炜正也总喜欢拉着师傅们问这问那。
学生产技术,孙炜正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有时半夜醒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就立即爬起来翻资料、查笔记,并在脑海中想象生产线上的情景。
“刚出炉的玻璃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碰是碰不得的,只能根据经验去想象,揣摩玻璃在什么温度条件下能更好地成型。”孙炜正说,“浮法成型就是我的一亩三分地,不怕干一线,就怕干不到最好。”
多年来,光是工作笔记,孙炜正就攒了一大摞,足有十几本。
3 “我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往前看”
1992年,不断要求进步的孙炜正考上了武汉工业大学电教函授学院,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3年半时间,他每天都在单位、家庭、学校之间奔波,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回家还要写作业,每天累得倒头就能睡着。即便如此,无论是上班还是上课,孙炜正没有请过一次假。
孙炜正说,最让他感到骄傲的,除了能在全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上工作外,还有就是参与了洛玻集团的好几个“第一次”。
1999年,洛玻集团开始尝试用石墨挡条法生产19mm超厚浮法玻璃,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生产线上,一块块亮晶晶的玻璃均匀地在锡槽中成型,生产成功在望。然而,守在锡槽旁边的主操手孙炜正突然发现新生产出来的玻璃颜色发黑:根据经验,他判断这种情况是温度过低所致。来不及向车间主任汇报,孙炜正果断地打开所有的电加热器,玻璃的颜色又逐渐恢复了透明。他的快速反应,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连连夸奖。
2001年10月,洛玻集团在龙玻超薄玻璃有限公司建起了国内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并抽调孙炜正等几名技术骨干研究相关生产技术。几年间,他和同事们反复试验、改进,成功拉引出1.1mm、0.7mm和0.55mm的超薄浮法玻璃,填补了我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上的一项又一项空白。
2006年,洛玻集团龙海电子玻璃公司建起了国内最先进的第二代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作为技术骨干,孙炜正又被调到龙海公司。
“‘第一次’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在‘第一次’中学到经验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令人喜悦的事情!”孙炜正感慨地说。
总是搞攻关,会不会很辛苦?“很辛苦,也很幸福。从年轻到现在,许多师傅和技术专家都给过我帮助和指点,我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往前看。”孙炜正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