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科技局局长,任常山对本报刊发的《十问洛阳》系列文章非常关注,尤其是对“五问”提出的“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这一问题,他更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问题提得很尖锐,很到位。”任常山说,“五问”确实道出了洛阳发展的一个软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科研资源相比,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而这一“问”,也正和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战略思考和要求不谋而合。正如“五问”中所指出的那样,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院所,与资本、产业和人才相融合,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洛阳一道待解的问题。能否破解好这道难题,对洛阳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破解难题,必须敢于正视问题。 任常山说,“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产学研军融合发展还很不够,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正因为如此,“五问”问得准,问得及时,发人深思。
破解难题,首先要解放思想。任常山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真正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真正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解决难题。“政府需要解放思想,科研院所需要解放思想,科技人员需要解放思想,只有实现了这三个层面的解放思想,才能有勇气破解难题,有能力破解难题”。
破解难题,关键在如何让技术要素真正“活”起来。任常山说,目前洛阳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军融合,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市场导向机制,完善科技成果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产学研军紧密融合机制,真正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任常山说,我市科技工作要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以落实《洛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创新载体,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发展,走“创新活市”道路,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到“十二五”末,把我市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我市科技总体水平和科技实力显著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
“让技术要素真正‘活’起来 ,洛阳发展就会真正快起来!”任常山说。(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胡越 李燕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