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关系密切,在方言、歌舞、戏曲、礼制、习俗、建筑等方面都有体现。”在洛阳2025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赣南师范大学教授钟俊昆围绕“赣南客家文化中的洛阳意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赣南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关系密切,在方言、歌舞、戏曲、礼制、习俗、建筑等方面都有体现。”在洛阳2025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赣南师范大学教授钟俊昆围绕“赣南客家文化中的洛阳意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钟俊昆介绍,在赣南元宵唱船歌的歌词中,洛阳、洛阳桥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频繁出现,比如“洛阳桥上花如锦,洛阳桥下好划船”“洛阳城里花如锦,客子思乡泪满襟”等。
钟俊昆表示,赣南歌谣中洛阳意象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其对客家精神气质的塑造上。客家人通过歌谣中的洛阳意象,传承了河洛文化,强化了客家族群的凝聚力。不仅如此,客家歌谣通过洛阳意象还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强化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社会和谐的促进。洛阳意象还具有文化认同的功能。如《伦理道德》中唱道:“洛阳城里读书声,客子思乡心更明”,通过读书声这一意象,表达了客家人对河洛文化中“崇文重教”传统的继承。
“这些词传递出洛阳意象,体现出客家人心心念念的思乡意识与中原文化记忆,不仅丰富了赣南客家文化的内涵,还深化了河洛文化的影响,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钟俊昆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小蕊 赵晨熹 实习生 施亦格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