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日,最繁华的光景莫过于千姿百态的牡丹。此刻,不同于公园里的熙攘热闹,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宛如一处世外桃源,掩藏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的大院里。这里是牡丹育种研究者的独享,也是让牡丹更加惊艳的“造梦工厂”。近三年,已经有30多个牡丹新品种在此诞生。
洛阳春日,最繁华的光景莫过于千姿百态的牡丹。
此刻,不同于公园里的熙攘热闹,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宛如一处世外桃源,掩藏在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的大院里。这里是牡丹育种研究者的独享,也是让牡丹更加惊艳的“造梦工厂”。近三年,已经有30多个牡丹新品种在此诞生。
四月花开正盛,也进入杂交育种的窗口期。眼下,资源圃里,紧张忙碌的育种人正编织着更加绚丽的牡丹“芯”梦想……
【定向育种】服务产业所需
走进市农林科学院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没有雅致的亭台水系,也没有迂回的栈道回廊,大片牡丹安静地独处着,肆意地绽放着。
1408026、1609004……花丛漫步,牡丹名品争奇斗艳。令人诧异的是,许多牡丹没有名字,而是以数字编号命名。
“每个编号都标记着科研信息。”该院牡丹研究所所长王二强没有急于解释编号的内涵,而是从牡丹育种的源头出发,一步步揭开种质“芯片”保护与创新的奥秘。
大自然中,牡丹野生种只有9个。在古代,人们把牡丹引入庭院栽培,创造了更多的杂交机会,培育形成了传统牡丹名品。《洛阳牡丹记》有云:“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时至今日,牡丹的气象万千也都缘于杂交育种的不断突破。
世人甚爱牡丹,但囿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花期只有“花开花落二十日”,而且尚未像玫瑰、菊花、蝴蝶兰等主要切花品种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牡丹产业发展所需,就是牡丹育种的主要方向。”王二强说。当下,他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培育色泽更纯正、花形更奇特、花期更早或更晚的观赏新品种,成花率更高、花茎更纤长的切花新品种以及药用、油用等兼用型新品种,助力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