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时节,走进孟津区会盟镇铁炉村,万亩梨花如云似雪、清香四溢。
新建青石步道、观景亭、停车场,组织汉服秀、短视频大赛……去年以来,铁炉村党支部书记臧占伟一直忙着。为了让梨花节带来更多人气,当地斥资新建公共设施,策划一系列文旅活动,让景更美、路更好、文化味更浓。
如今,雪白色的梨花花海中,汉裳丽影若隐若现。旅游季,穿汉服、赏梨花成为一道风景、一种时尚。“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皇家贡梨的历史回响。”身着汉服徜徉花海的游客张女士发自肺腑感慨。
徐翠玲坦言,随着文旅体验的丰富,孟津梨知名度不断提升,洛阳乃至周边城市的城里人争相来采摘、认养。“采摘一斤卖到两块钱朝上,认养一棵树一年500块钱,亩均收益翻倍都是少的。”说起文旅观光的好处,徐翠玲满心获得感。
如今,孟津区会盟镇梨树种植以铁炉村为中心,逐步拓展至吕村、下古、台荫、小集等村,总种植规模突破1.2万亩,梨品种30余种,实现年产值约1亿元,集梨果销售、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等业态于一身的“梨花经济”成长为亿元产业。
一切皆是序章,故事还在继续。
“厂房建好了,设备最快啥时候能进厂……”这些天,臧占伟的电话响个不停,与梨膏加工设备商的洽谈接二连三。
为了提高村民残次果的利用率,村集体又投资170余万元,建设冷库和梨膏加工厂等,设计梨膏年产能70万吨。强一产、拓二产、提三产,当地正让梨花的美、酥梨的爽、梨膏的甜,真正转化成梨农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梨农一定会腰包更鼓、积极性更高,这儿的花海也会更壮丽!”站在观景亭遥望万亩梨花,臧占伟满怀憧憬。(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郑占波 李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