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即将开幕。
今日西苑
天下名园重洛阳
宋代,西京洛阳名园荟萃,花事鼎盛,牡丹栽培技术快速发展,牡丹新品种不断涌现。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载,洛阳有归仁园、仁丰园、天王院花园子、独乐园等诸多名园,几乎都种有牡丹。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北宋名臣成立“洛阳耆英会”,赏花饮酒,共享春光。
北宋西京留守钱惟演带头举办洛阳万花会,开中国牡丹花会之先河。《墨庄漫录》有云:“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举目皆花也。”
欧阳修曾任西京留守推官,编著《洛阳牡丹记》。书中云,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人爱花成痴,“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唐宋以降,洛阳牡丹种植技术和赏花习俗逐渐传到了陈州、杭州等地。
陈州又称淮阳郡,是淮河流域的牡丹栽培中心。北宋末年,金军入侵中原,宋室南渡。洛阳牡丹名品“陈州紫”传入江南,人称“淮阳红”。
四川天彭牡丹的兴盛也得益于洛阳牡丹的南传。南宋陆游在《天彭牡丹谱》里提到,“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
以前,江南并无洛阳牡丹品种。唐代高僧惠澄将十几株洛阳牡丹移植到了杭州开元寺。待到南宋定都临安时,江南牡丹已颇为兴盛。据周师厚《洛阳牡丹记》等记载,江苏泰州、浙江杭州等地广泛种植洛阳牡丹名品“金系腰”,江南女子争相采撷,插在头上,人比花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