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报融媒记者20日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其中有30件(套)展品来自洛阳。
三彩文官俑
出土于龙门东山的唐代安菩夫妇墓。该俑身着朝服,上衣为绿色高立领宽袖外衣,下穿白色及地长裤,脚着如意云头翘履。两手执白色笏板于胸前,站立于须弥座上。
此次洛阳的参展文物中,有8件出自安菩夫妇墓。安菩出生于公元600年前后,是西域昭武九姓安国大首领的后裔。他生在西域,死在长安,葬在洛阳,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有148件套,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带有典型的中亚特色,体现了亚欧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印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的繁盛,是洛阳在丝绸之路中重要地位的物证。
三彩人形注七星盘
出土于孟津区,是盛唐时期的三彩套装酒具。居中大盘内竖着一个卷发、高鼻深目的胡人像。胡人手持的角杯,在古希腊、古罗马文物遗迹中经常见到,是当地的日常生活用具,更是当地人用来供奉酒神的祭器。洛阳地区出现这种成套酒具,与汉唐之际西域葡萄酒随胡人东来而流行于中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三彩打马球俑
出土于华山北路一带的唐代王雄诞夫人魏氏墓。骑在马上的4个人俑,身穿翻领胡服,正弯腰看着地面,还原了唐代流行于军队和宫廷中的打马球场景。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传入中国。这套文物反映了唐初西域文化对唐代贵族生活的影响。
金银平脱铜镜
出土于偃师区。“金银平脱”是盛行于唐代家具、铜镜等器物上的特种漆器镶嵌工艺,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纹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xiū)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金银图案。这件文物反映了唐代高超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龙门石窟看经寺浮雕罗汉像
龙门石窟看经寺开凿于盛唐时期,北、东、南三壁下部雕刻了从迦叶到达摩的禅宗西土二十九祖浮雕罗汉像。位于南壁西起第一尊的迦叶罗汉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了腹部以上的半身。它被盗凿后,几经周转,最后被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1年4月,加拿大方面正式将这尊浮雕送还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其交给龙门石窟永久保存。这是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龙门石窟流失珍贵文物,为此后龙门石窟流失文物的回归打开了新局面。(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