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按照现在的理解,其用来比喻办事只凭主观想象,不管是否符合实际。
闭门造车,按照现在的理解,其用来比喻办事只凭主观想象,不管是否符合实际。
其实,闭门造车原来的意思与此完全不同。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中庸或问》中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朱熹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
辙是车轮在路上碾过的痕迹,合辙就是车轮与车的轨迹相合,保证合辙的前提是:按照同一规格造车。
这使人想到成语“书同文,车同轨”,出自《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意思是车轨相同,文字相同,形容天下统一。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不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只有保证“车同轨”,闭门造车才能出门合辙。
出门合辙也可以单独使用,用来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要,比如称赞一个人具备出门合辙之通才。
我们现在常用闭门造车,则是讥讽出门不能合辙,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称:“自以为闭门造车,出而合辙,而门外之辙与其所造之车,果相合否?”
还有不少古语,传着传着就掉了一半,意思发生改变,这里再举两个例子:
优柔寡断的人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其实《论语》中的原话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靠谱的人往往标榜“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中的原话是:“言必信,行必果,硁(音同坑)硁然小人哉。”孔子的意思是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
当然,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理解一个词、一句话,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有助于我们灵活运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