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洛阳专场。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30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洛阳专场。
洛报融媒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黄河战略实施五年来,洛阳先后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48个,总投资7.1亿元,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337.04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
在嵩县田湖镇,高标准梯田层层叠叠,万亩丹参基地蔚为壮观。以前,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干旱时庄稼地望天收,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如今,得益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也带动了群众增收。
放眼豫西,洛阳山区丘陵面积占86.2%,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总量大、分布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洛阳抢抓国家黄河战略机遇,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驰而不息加强水土保持,至2023年年底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0.76%,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在推进中,洛阳创新生态治理机制,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与群众致富相结合、与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山水林田路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嵩县丹参、宜阳花椒、民宿经济等已经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
与此同时,洛阳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系统谋划,重点围绕城镇、村庄周边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成了一批防控体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运行管理规范、防治效益突出的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流域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白云飞 戚帅华 郭学锋 魏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