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船马上靠岸,粮食要从船上卸下来,你们觉得会卸到哪儿?”10月3日,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展厅,讲解员阮文阁带领游客体验一粒米从征收到运输,再到归仓的全过程。
“我们的船马上靠岸,粮食要从船上卸下来,你们觉得会卸到哪儿?”10月3日,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展厅,讲解员阮文阁带领游客体验一粒米从征收到运输,再到归仓的全过程。
国庆假期,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对游客而言,“三分游,七分讲”,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桥梁,是观众亲近文物、聆听历史的纽带。
听阮文阁对大运河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人们很难想到,这个33岁的姑娘几年前还是一名电台主持人。
“之所以转行成为一名讲解员,是因为我从小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阮文阁说,讲解员是实现她个人兴趣爱好的平台,能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热爱历史,是一件幸福而骄傲的事。
2022年5月,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后,阮文阁如愿成为该馆的第一批讲解员。
运河文化故事厚重丰富,讲好并不容易。为了让讲解内容走进观众心中,阮文阁沉浸在大运河的世界,看史料,翻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咨询馆里的专家,然后对照着博物馆内的陈设,一遍遍地练习讲解。
“我们每天面对的参观群体不一样,他们和我们的互动每天也都是新的,因此我们要把更多知识和故事补充到讲解当中,使讲解内容更丰富、更与时俱进。”阮文阁说,参观者来自全国各地,也许一些人一生只来参观这一次,所以她要认真讲好每一场。
“国庆假期,博物馆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7点,我们平均每天讲解四五场,每场讲解1个小时左右。”阮文阁说。
一场详细的讲解结束后,阮文阁往往已经唇干舌燥。但参观游客多的时候,她也只能匆匆喝口水,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场解说之中。
近几年,洛阳文旅频频“出圈”,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看着来到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阮文阁欣喜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讲解员不仅仅是讲述者,还是传播者、传承者。”阮文阁说,每一次讲解,对她来说都是在完成一个光荣的使命,能将大运河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讲述给更多人,不断擦亮中华文化名片,这是她觉得作为博物馆讲解员最有意义的地方。(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