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我给您发了几张照片,帮我看看这是哪一期的地层吧,有点拿不准。”9月18日,在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名青年考古技师正打电话向前辈请教问题。
“王老师,我给您发了几张照片,帮我看看这是哪一期的地层吧,有点拿不准。”9月18日,在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名青年考古技师正打电话向前辈请教问题。
被请教的王老师,是今年61岁的二里头村村民王丛苗,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特聘高级技师。
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最早王朝——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多年来不断刷新考古领域的“中国之最”。其中,许多重要考古发现,王丛苗都是亲历者。
“印象最深的就是发现镶嵌绿松石龙形器的过程。”王丛苗说,2002年,考古队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一座早期大型建筑3号基址的院内发现成组贵族墓,她作为队里的主力绘图师,承担着墓葬的信息记录工作。
墓葬的清理发掘是一般是一层一层向下进行的。每清理完一层,王丛苗都要第一时间动笔记录墓葬面貌、文物信息,为了不耽误清理发掘进度,经常是同事们都去吃饭了,她独自一人留下绘图,等同事们上班时,图已经绘好,大家又可以继续向下清理。
“其中一座布满绿松石片的高规格墓葬,我们一连发掘了一个礼拜,白天清理、照相、画图,晚上大家轮流值班看守,直到墓葬被整体提取送往北京,‘华夏第一龙’得以顺利问世。”王丛苗说。
王丛苗和考古结缘是在1983年。当时,19岁的她刚刚经历了第三次高考失利,心情十分沮丧。后来,二里头工作队招收考古技师的消息传来,王丛苗仿佛看到了人生转机,立马去报了名。
考古技师是个出力的工种,工作条件也比较艰苦,身板瘦小的王丛苗,起初并不被看好。在“试用”阶段,无论是钻探、发掘、清理这种体力活还是识土、绘图、写报告这种技术活,王丛苗都会主动学习和尝试,哪怕一开始干得很吃力,她也从不轻言放弃。一段时间后,王丛苗用肯干、好学、不怕苦的精神打动了考古队,如愿成为一名考古技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