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种都城形制的最早典范,是成形于一千多年前的汉魏洛阳城中轴线。
四通市
关键词:外贸市场、四夷馆、四夷里
四通市又名永桥市,是永桥正南边的一个“外贸市场”,规模很大。
北魏时期丝路繁盛。《洛阳伽蓝记》有云:“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当时,来洛朝贡、经商、传教的外国人不可胜数,很多人乐不思蜀,迁居洛城。
为显示大国气度,公元501年,北魏宣武帝元恪在洛河南岸设置四夷馆、四夷里,用以安置各地归附者及外使、胡商等。
灵台遗址
据《洛阳伽蓝记》等描述,四夷馆和四夷里位于永桥之南、圜丘之北。四夷馆在御道东,为临时住所;四夷里在御道西,乃长期居民区。不同民族、国籍的人被安置在不同片区。
为了方便各国商使及归化者购物、交易,朝廷在城南开设了市场,因其临近四夷馆、四夷里,且挨着洛河和都城主干道,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故名四通市。
圜丘
关键词:祭天、委粟山、禹宿谷堆
圜丘是古时祭天的皇家礼制建筑。按照礼法,帝王夏至日要到北郊方坛祭地,冬至日要到南郊圜丘祭天。
东汉圜丘在汉魏洛阳城南伊河北岸。曹魏时期,魏明帝在太极殿南约20公里处的委粟山设圜丘,西晋、北魏沿用。
圜丘遗址
今伊滨区诸葛镇南宋社区北边那座突兀高耸的孤峰就是曹魏圜丘。它南对万安山主峰阙口,北朝太极殿,是汉魏洛阳城中轴线南端的重要地标。晋武帝司马炎、北魏孝文帝元宏都曾到此祭天。
相传,上古治水英雄大禹曾在委粟山留宿歇息,故而此山俗称禹宿谷堆。村民说,旧时山上有禹王庙,还有唐代所建的石窟寺。如今尚存一窟,窟内造像三教合一,中间是儒圣孔子,两旁是佛祖释迦牟尼、道家鼻祖老子。
画外音
水泉石窟(局部)
花木兰买“东西”
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里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入伍前采购作战装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花木兰是北朝女英雄。她所去的东市、西市,在汉魏洛阳城都有“原型”。
汉魏洛阳城人口百万,市井繁华,西有金市(大市),东有马市(小市),南有四通市。商胡贩客数以万计,天下难得的好货应有尽有。
后世王朝参照汉魏洛阳城都城形制,大都在南北中轴线两边建市场,人们买商品要么往东,要么往西,久之便有“买东西”一说。
从永宁寺到水泉石窟
佛教是东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自汉明帝建白马寺,到北魏胡太后建永宁寺,洛阳已有寺院一千多座,人称“佛国”。
永宁寺位于阊阖门外铜驼街西侧。《洛阳伽蓝记》里说,永宁寺塔高耸入云,是汉魏洛阳城最醒目的建筑,“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就连万水千山而来的菩提达摩,也惊叹如此壮丽的佛塔前所未见。
可惜“永宁”不得永宁,此塔建成十几年后就毁于雷火。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出土的北魏铜莲花饰件
山石更能扛得住时光的磨蚀,把字刻在石头上,可以留存万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带头在洛阳盆地环山开窟造像。邙山余脉大力山的巩县石窟(今巩义境内),龙门山的龙门石窟,万安山麓的水泉石窟(今寇店镇水泉村内),都是从北魏开始动工的。隋、唐、宋等王朝相继开凿,方有今时规模。
这些石窟环绕着汉魏洛阳城:龙门石窟在西,巩义石窟在东,水泉石窟居中在南,几乎正对着北边的太极殿。皇帝坐北朝南,面对着巍巍群山,石窟佛光普照,保佑千秋万代,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