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种都城形制的最早典范,是成形于一千多年前的汉魏洛阳城中轴线。
汉魏洛阳城遗址中轴线清晰可见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种都城形制的最早典范,是成形于一千多年前的汉魏洛阳城中轴线。
古时建都崇尚“天人合一”。帝王天子坐北朝南,以皇宫为中心向南延伸,建一条城市中轴线,其他建筑沿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是中国理想的都城秩序。
汉魏洛阳城又名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其前身为周代的成周城。
《史记》有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汉魏洛阳城地处洛阳盆地中心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是中国建都史最长的都城,也曾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
今白马寺东有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视野的边际,是一道汉魏时期的城墙残垣。千百年前,这里曾是河洛流域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考古学家在废墟下发掘出了太极殿、阊阖门、铜驼街等汉魏建筑遗址。它们由北向南直线排列,与城南的圜丘、万安山山阙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条神奇的城市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来之不易。
汉魏洛阳城中轴线绘制李银刚
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既成“天下之中”,也成“四战之地”。每逢改朝换代,洛阳首当其冲。战火无情,汉魏洛阳城屡毁屡建——
周公营建洛邑,此处为成周城。秦时设三川郡,吕不韦在此初营“九六城”。东汉大修南宫、北宫。曹魏废除南北宫制,在汉代北宫基础上扩建单一宫城——洛阳宫,以太极殿为正殿,并在太极殿正南设圜丘等,首创“建中立极”的都城中轴线形制。
《洛阳伽蓝记》《魏书》等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沿用魏晋旧制,在内城外增筑“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外郭城,“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从而形成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叠绕的建筑布局。
如今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基本上是北魏遗留的规模布局,已探明的中轴线地标建筑是:太极殿、阊阖门、铜驼街、永桥、四通市、圜丘。它们从北向南直线排列,形成了一条纵贯全城的南北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承前启后,对中国后世王朝乃至东亚其他地区的都城规建影响极大。隋东都洛阳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清北京城等中轴线布局皆肇始于此。
地理上的中轴线,产生了文化上的向心力。汉魏时期,洛阳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这里人口百万,群星璀璨,科技先进,文化繁盛:从佛教东传到衣冠南渡;从曹植的《洛神赋》到左思的《三都赋》;从出使西域、万里封侯的班超,到研制地动仪、浑天仪的张衡;从象征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到促进民族融合的北魏孝文帝……无不彰显着这座都城的非凡荣耀。
千年阅一城。汉魏大道跨越伊洛河,触动前朝旧梦。即将竣工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将是洛阳的又一文化地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正在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