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在洛阳探源“中国之最” 了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业态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8.19 16:34

  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仝瑞勤):洛阳,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黄河与洛水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得洛阳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都城文化。沿洛水自东向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摄影仝瑞勤

  8月16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媒体采访团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龙门石窟、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际遗址公园,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探早期中国文明,回望“神都”洛阳的盛世繁华,感受洛阳让文物古迹“活”起来的出彩篇章。

  探源“中国之最”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老夏文化魅力

  从1959年起,几代考古人经过60余年的探索,在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夏代文物,这些实证标志着夏王朝正从传说具化为真实的、可触碰的历史,更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

  乳钉纹铜爵 摄影仝瑞勤

  网格纹铜鼎、乳钉纹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件件镇馆之宝吸引采访团一行驻足观看。

  “随着持续发掘,我们在二里头发现了许多‘中国之最’,如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副主任杨硕介绍说,绿松石龙形器堪称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的代表,也是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龙形器(复制品) 摄影仝瑞勤

  整件器物长约70厘米,由23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12组菱形图案象征着龙的鳞纹,还有蜷曲的尾巴、圆柱形绿松石和白玉组成的鼻子,龙眼呈梭形,眼珠为圆饼形白玉,形象鲜活生动。因制作精、体量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这件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作为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国文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华夏第一王都”包含了“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三部分,共展出各类珍贵文物1500余件,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和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陶器 摄影仝瑞勤

  为了让游客深入感受二里头文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沉寂在历史之中的文化“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老的夏文化魅力。

  在博物馆二楼,巨大的三折幕上的影像扑面而来,把人们带回3800多年前。在“赫赫夏都”展示区,天花板、地面和中间四面屏幕融为一体,37台投影机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三维影像空间,夏王朝的国家大事在观众眼前一一上演,征战时的恢宏气势、夏王车辇仪仗的盛大威武、王室仪典的不凡气派令人恍若身临夏都。

  游客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 摄影仝瑞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示方式,加强夏文化的研究传播,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精神动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赵腾宇表示。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讲好“龙门故事”

  龙门石窟的开凿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北宋,东西两山现存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余块、佛塔近80座,2000年11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客在龙门石窟景区游览摄影仝瑞勤

  在万佛洞前室南壁,游客拿出手机对着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进行扫描,很快手机上就出现一尊光彩夺目的造像——这尊观世音像是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复原的石质造像。

  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加大了精品院藏文物、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除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对石窟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对雕像进行了造型的虚拟修复及色彩的虚拟复原,还通过数字博物馆,借助网络进行远端传播和展示。

  再现“神都”洛阳 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业态

  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穿着汉服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记者随处可见身穿各式汉服、画着精致妆容的游客,或游览或拍照打卡。

  游客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打卡拍照 摄影仝瑞勤

  据介绍,隋唐洛阳城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历时530年之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巅峰,也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

  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新形态,沿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从南向北谋划并实施天街、天津桥、永泰门、宫城北区轴线、玄武门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以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新业态、着力塑造大遗址活化利用的文旅文创融合新品牌为导向,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为观众打开感受文化魅力的新窗口地。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夜景 摄影仝瑞勤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有力促进了洛阳文物活化利用、老城改造更新及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的一张新名片,更是洛阳新的文化地标。①

[ 责任编辑:潘亮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支原体肺炎成“主角” 反复高烧需就医
    支原体肺炎成“主角” 反复高烧需就医
  • ·9岁孩子18天没排便 家有小宝警惕这个病
  • ·“非糖友”餐后血糖飙升或成糖尿病“导火索”
  • ·家常腌菜咋做更健康些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旅居小地方 沉浸慢生活
  • ·好客山东遇上老家河南 假期再现双向奔赴
  •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  
    新闻排行
  • 惠及居民近2万户!洛阳市今年已改...
  • 彩灯制作进度已完成70%!洛阳正积...
  • 徐衣显与河南钢铁集团董事长薄学...
  • 冷空气来袭 洛阳将迎降水降温大风...
  • “洛阳造”国内最大球磨机海外投用
  • 30件(套)洛阳文物赴法展现“大...
  • 洛阳:“以旧换新”激活适老化家...
  • 国风盛典落地洛阳 搜狐创始人张朝...
  • 陈战博:精工细作 鼓声不绝(河洛...
  • 0℃!大风降温!洛阳气温即将“大...
  • 百姓呼声
    洛阳市图书馆自习室不允许小学生进入?
    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能否使用装修补贴?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洛邑古城人像

    猫咪

    伊水亭

    咏银杏木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