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登临洛阳五凤楼,吟诵出这首著名的《五凤楼晚望》,五凤楼正是如今洛阳地标性建筑应天门。
保护性复建重现“神都”洛阳的面貌
应天门是隋唐时期洛阳作为都城的重要见证之一,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也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了解,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矗立在如今的隋唐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前,仿佛看到了67岁的武则天登基时,万国使节来朝的场景。
“今天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由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主持设计,其外观完全按照史书记载和遗址发掘证据进行恢复,在遗址之上进行保护性重建。”邢程阳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中,还有高大恢宏的明堂、天堂。明堂,即“明政教之堂”,在历代政治文化和宫殿建筑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木兰辞》中就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的诗句。而天堂,则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
天堂
夜幕下的天堂(右)、明堂(左)
在明堂内一层,透过玻璃能够看到1300年前的明堂遗址层。该中心柱遗址是在1986年被考古专家发掘,根据考古学者推测,为宫殿中央的所在位置。
“尽管二者在战乱中曾化为焦土,但经由考古发掘的保护性复建,使得今天我们能够窥见神都洛阳曾经的面貌。”邢程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