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孟津区龙门实验室中试基地。龙门实验室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越云发动第二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如期开启新一轮田间模拟测试。
第二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
盛夏,孟津区龙门实验室中试基地。龙门实验室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越云发动第二代油莎豆联合收获机,如期开启新一轮田间模拟测试。
车头,油莎豆裹挟着滚滚黄土、“喂入”料斗;车底,油莎豆鱼贯而出、整齐入箱。还没等完全停机,赵越云迫不及待从箱斗里捞起一把豆子,颗颗饱满、完整无缺。
“有了它,油莎豆收获将告别‘无好机可用’的局面,助力端稳‘油瓶子’。”望着眼前的第二代收获机,赵越云眼中有光。
单位面积产油量达到大豆4倍,豆株可畜牧、豆粕可酿酒,油莎豆浑身是宝。却唯独因为人工收获难,难以推广。
眼前的第二代收获机,效率相较第一代提升30%以上,一台顶30个人工。“9月在新疆进行最后试车后,产品预计明年小批量上市。瞄准市场痛点,变现‘真金白银’,小农机堪当大用!”赵越云说。
市场“捞”需求,按需搞研发,不只是一个项目的取向,也是一座实验室的坚守。
着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全会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体现着对创新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思考,指引着我们改革发展的方向。”龙门实验室副主任马明星说,一头连着研发,一头连着市场,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活、转化快,助力真正把创新落在产业上。这样的组织形式,是龙门实验室长久以来的体制遵循,也是走向未来的制胜法宝。
近年来,作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打造的重大创新平台,龙门实验室按照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不断健全“管委会+产业研究院+运营公司”新型市场化运行机制,成立铝基新材料、钨钼材料、化工新材料、农机装备等四个产业研究院和龙科(洛阳)产业运营服务公司,探索“企业出题、运营公司选题、产业研究院答题”的科研组织模式,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