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龙门石窟体验龙门二十品“非遗传拓”,下午到三彩小镇给陶器上釉色……夏日炎炎,洛阳不少景区、博物馆、研学营地等,都聚集着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研学的孩子们。
研学热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如何让非遗研学热持续下去,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研学市场的一张独特名片?业内人士表示,非遗研学课堂是一种“另类”校园,能够让参与者从中汲取知识,产生获得感;让非遗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走向青少年们,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这是一种良性的双向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处教师成曦建议,发展非遗研学,要立足洛阳特色,着重打造与洛阳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非遗项目,如洛阳铲锻造技艺、河洛大鼓、牡丹瓷等,并通过细分项目流程等形式,加快课程的推陈出新,以独特性和创新性提升老学员“回头率”。同时,需要结合当下年轻人喜好,开发新潮的实体研学产品,如“网红”三彩马等,以产品“倒逼”研学课程研发,开发出更受市场喜爱的研学课程;还可将VR等新技术应用于研学课堂,通过虚拟现实让学员们对非遗千百年来的发展产生实感,理解文化传承的不易,珍惜研学机会。
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应出台政策,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进来,进一步丰富研学游产品供给,持续推进爱和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小镇等非遗小镇建设,以片区化打造推动非遗与研学高质量融合发展,让非遗特色小镇成为洛阳非遗研学的一张名片,推动洛阳各级非遗在研学市场中焕发勃勃生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晓楠 实习生 佘昆鹏 通讯员 张蓓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