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走进位于孟津区的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千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凉风徐徐,舒适惬意。定睛一看,空调却未开机。
室外烈日当空,室内凉爽宜人。
夏至时节,走进位于孟津区的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千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凉风徐徐,舒适惬意。定睛一看,空调却未开机。
“现在释放的凉意,昨晚就利用低成本电力储存起来了,电费直接节约超50%。”隆华科技科技管理部副部长李卫说,“这是我们开发的国内首套新型水合物相变蓄冷中试设备,背后离不开企业‘编外’专家的技术加持”。
李卫说的“编外”专家,指的是郑州轻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副教授程传晓。这背后,是产业与人才跨越百公里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绿色化转型加快,蓄冷技术成为产业风口。“夜间工商业用电成本仅为白天的约四分之一。如果能发展一种技术,夜晚用电储冷,白天停机用冷,节约成本可观,在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制冷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李卫说。
作为研发中国首台高效节能复合型蒸发式冷却(凝)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隆华科技工程制造能力拔尖。然而,在蓄冷设备所需的高效蓄冷材料方面,企业技术储备较为薄弱。项目进展缓慢之时,市科技局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的“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成为成果转化的“催化剂”。
该计划面向全国高校院所招引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入企担任企业首席专家、科技副总等,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该计划牵线搭桥下,企业与拥有蓄冷水合物技术储备的程传晓合作意向愈加强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中试设备投用那几天,我几乎隔一天就要来一趟洛阳研究数据。虽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但技术合作成果肉眼可见、实实在在。”回忆起4年攻关的艰辛和收获,程传晓感慨万千。
在双方合作下,新型蓄冷水合物在7℃左右即可“结冰”,储能密度达到80千瓦时每立方米,是水的10倍。产品蓄冷循环3000次时,性能衰减还不到0.5%,意味着寿命可在20年以上,而回本周期仅3.5年,完全满足市场推广条件。
一汪清澈的水合物,不仅储藏着低成本的“冷资源”,也积蓄起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冻”能。眼下,企业第一代水合物相变蓄冷设备已推向市场,实现超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商场制冷等领域,并开始与中国移动、美的集团、中国中车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
截至目前,“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筛选了13所市内外高校的106名科技人才“加盟”67家企业。河南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苏国平入驻洛阳九发,与企业在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和制氢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突破;河南科技大学教授于仁红入驻中钢洛耐,实现了耐火材料增韧机理与关键技术的提升;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张明柱入驻大华重工,展开大型颚破颚板建模及减重优化研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从科技咨询、技术诊断,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该计划打破体制藩篱,让科技人才“海阔凭鱼跃”,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灵活、开放、有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更加广泛征集企业需求,持续扩充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不断优化支持政策,让人才“拴得住心、使得上劲”,为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闫笑寒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