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运河千年“豫”新生丨在“运河之心”寻访舟船万计的隋唐盛景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2 10:13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编者按: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时光悠悠,十年春秋,大运河的更多往事被打捞出来;京杭大运河的一些河段,舟船来往,货运畅通,“至今千里赖其波”。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到来之际,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文物局推出“运河千年‘豫’新生”主题策划,让我们一起搭乘历史之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河南故事。

  “开通济梁,自西苑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作为“总设计师”,下令开凿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

  南来北往,蜿蜒千年。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航运能力最大的通航运河。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今天,不妨一起登上这艘驶向1400年前的“大船”,在洛阳、在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从流水汤汤里,看中国大运河如何流向更远的未来。

  【修建】从一粒米的漕运之旅看一条“运粮河”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盛夏时节,驻足洛河(大运河洛阳段)之畔,能望见别致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似连绵起伏的风吹船帆。这里,正是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含嘉仓出土的碳化粟米

  装潢、布景,走进博物馆内,每一处陈列都能让人想到,船只与河流是这里的主题。但,一件文物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些黑色粟米和大运河有什么关系呢?”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能同时保证货物运量、行船安全和运输速度的方式一直都是水运。隋唐时期,粮食会‘乘船’沿着大运河的航道,从其他地区抵达洛阳,而后进行储藏。除去洛阳城内众多人口的食用外,这些粮食还可以进行调度,或者作为赈灾储备。”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告诉记者,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而漕运的主要物资正是粮食。隋唐时期,粮仓大多沿河而建,粮食主要通过大运河运来。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回洛仓遗址

  “在展厅里看到的这些黑色的碳化粟米就曾被储藏在当时的含嘉仓里。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的大型粮仓共储粮约1200万石,而含嘉仓储粮约580万石,可想而知,这个规模有多么庞大。”曹岳森说,大运河在河南省境内共有通济渠、永济渠两个河段的七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其中位于洛阳的回洛仓遗址与含嘉仓遗址都曾是隋唐时期名副其实的“国家粮仓”。

  依靠大运河的南北运输,国家粮仓日益充盈。唐王朝就曾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旧时缴纳的田赋)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当时的洛阳也可谓“帑藏积累,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夕流衍”。

  “两个粮仓的发现,佐证了隋唐大运河的漕运是沟通南北交通经济的纽带,也证明了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说,粮仓的充实是运河繁荣的表现。”曹岳森认为,之所以将含嘉仓和回洛仓作为大运河申遗项目,是因为隋唐大运河历经几次黄河改道等原因,很多流段的河道、河床、河堤、桥梁均已湮灭,埋在地底下的粮仓刚好能成为当时隋唐大运河航道繁忙的“见证者”。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责任编辑:席倩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练暴汗燃脂操突发剧痛 19岁女生卵巢扭转险坏死!
    练暴汗燃脂操突发剧痛 19岁女生卵巢扭转...
  • ·节育环什么情况下必须取?
  • ·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 ·同房后出血需要警惕什么?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最新消息!洛阳调整住房公积金缴...
  • 洛阳全面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 打造时尚潮流文旅打卡地!天心·隋...
  • 洛阳:坚决打赢打好过渡期收官战
  • 7月19日起,洛阳公交取消便民6号专线
  • 严厉打击黑加油点!洛阳市启动专...
  • 第三届链博会举行 洛阳4家企业...
  • 洛阳今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 最高气...
  • 注意防范!洛阳市气象台继续发布...
  • 最高气温38℃!洛阳高温闷热天气...
  • 百姓呼声
    河科大一附院患者服务中心形同虚设?
    网友建议市区公交车安装遮阳窗帘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洛阳头条
    穿越警告!带你回...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
    洛阳2025年城市区...
    毕业旅行plog | 下...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