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政治腐败,风雨飘摇,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双重打击下,唐王朝濒临崩溃,名存实亡。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权臣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密谋弑君,扶植昭宗之子李柷上位,是为唐哀帝。
昭宗迁洛
唐朝末年风雨如晦,民心思变,黄巢领导的农民军席卷中原。朱温早年家贫,曾随黄巢征战四方,后因预感黄巢将败,他倒戈降唐,转身镇压农民军,因功被封为唐朝宣武节度使,占据汴州(今开封)。
《资治通鉴》记载,黄巢起义失败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唐朝“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朱温杀伐决断,削平群雄,称霸中原。时逢宫廷内乱,唐昭宗李晔被宦官软禁。朱温诛杀宦官,救驾有功,被封梁王。
唐昭宗和陵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又指使部下夜闯皇宫,弑杀昭宗。毛泽东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可谓一语中的。
昭宗死后葬于和陵。和陵位于今偃师区缑氏镇景山之侧,陵园已不存,只余一小冢孤立于田野中。
景山古称太平山,属嵩山山脉,伊洛河在山北不远处蜿蜒交汇,奔流入黄河。《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缑氏……有恭陵,有和陵,在太平山,本懊来山,天祐元年更名,东南有轘辕故关。”
景山一带除了和陵,还有一座唐恭陵,安葬着女皇武则天的爱子李弘。唐朝帝王大多葬于关西,与昭宗作伴长眠嵩洛的,只剩“孝敬皇帝”李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