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表示,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自信的载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陶瓷源“中国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表示,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自信的载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陶瓷源“中国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目前,我国有近百处陶瓷古窑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陶瓷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40位、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百名。
古窑不仅是技艺传承的印记,还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郭爱和说,洛阳与陶瓷的渊源颇深,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和烧制“陶瓷”的窑炉;东汉时期,许慎在洛阳编著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其中的“瓷”特指三彩技艺。推动陶瓷源“中国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的重要路径。
“要加强全国陶瓷古窑址理论研究,从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窑’陶瓷文化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希望加大二里头遗址、汝窑窑址等全国陶瓷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力度,对全国各地出土的陶瓷器物进行归类造册,深入开展科技考古,佐证生动历史细节。
郭爱和建议,参考借鉴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经验,依托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古窑址,联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江苏等地的陶瓷古窑址,以陶瓷源“中国窑”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梳理整合140位陶瓷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涉及的陶瓷制作技艺,将“陶瓷源—中国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在全国建设“中国窑”陶瓷博物馆群,展示各历史阶段技艺特点,举办“陶瓷源·中国窑”陶瓷艺术节、艺术展和国际巡展等,广泛开展国际研讨交流,推动陶瓷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