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孩子今天开学,用您教的叉手礼跟老师、同学打招呼,受到夸奖后骄傲得不得了!”25日,洛阳古墓博物馆讲解员张笑飞收到一条来自浙江游客的信息,眉眼间笑容洋溢。
张笑飞(右)为游客讲解
“张老师,孩子今天开学,用您教的叉手礼跟老师、同学打招呼,受到夸奖后骄傲得不得了!”25日,洛阳古墓博物馆讲解员张笑飞收到一条来自浙江游客的信息,眉眼间笑容洋溢。
这个春节假期,洛阳“文博热”持续升温。为满足大家的参观需求,洛阳多家博物馆延迟闭馆,张笑飞所在的洛阳古墓博物馆也将闭馆时间从平时的下午5点延长至晚上8点。同时,该博物馆结合甲辰龙年主题,推出“古墓寻龙记”沉浸式体验项目,包括张笑飞在内的全馆8名讲解员“连轴转”,带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开启不一样的博物馆之旅。
做足功课,奉献精品文化大餐
“假期里,‘古墓寻龙记’共推出34场,接待游客390人次,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外地游客。”张笑飞介绍,因为太受欢迎,原本计划每天2场的活动,从正月初二开始增加至每天3场。从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张笑飞几乎每天都要讲一场“古墓寻龙记”,面对游客的热情,一场计划2小时的活动,她常常要“拖堂”至近3个小时。
在张笑飞和同事们眼中,再多的辛苦,在面对热情的游客时都不值一提:“他们不远千里赶来,我们应当全力以赴。”张笑飞说,在他们接待的游客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有90岁,年龄最小的孩子才刚刚4岁。“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够听得懂、玩得好,从而更加了解洛阳,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让她感动的是,不少孩子在家长带领下会提前做好功课,这让她精心准备的互动问答充满了积极、欢乐的气氛,“有种双向奔赴的幸福,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张笑飞和同事们为“古墓寻龙记”准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形成的讲解内容将近5万字。结合自己的个人特色、讲解风格,她们每个人后期又对讲解内容不断进行通俗化、趣味化的完善,最终才为大家奉献上这道精品文化大餐。
以饱满的状态,为游客提供服务
在讲解中,张笑飞结合文物,延伸出与洛阳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其中,游客最感兴趣的要数学习叉手礼。“叉手礼是我国古代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礼仪,始于西晋,在唐宋时期尤为流行。大家请跟着我一起做,把双手在胸前交叉……”张笑飞一边讲解一边为游客纠正姿势,直到大家全部掌握动作要领。随后,展厅内会出现非常有仪式感的一幕,大家纷纷施以叉手礼,再加上部分游客特意换上的汉服妆造,仿佛让人回到了千年前的盛唐神都。
“洛阳真的太好了,不虚此行!”“讲解仔细,服务贴心”“实践性强”……这些留言是游客给“古墓寻龙记”的评价,更是他们对博物馆创新讲解服务的肯定。每次讲解结束,游客总是不舍得离场。张笑飞记得,有名来自湖南的小朋友问妈妈:“下次这里再有类似的活动,还可以来吗?”
除了“古墓寻龙记”,张笑飞和同事们还承担着日常的讲解工作。因为洛阳古墓博物馆距离市中心较远,春节假期,她每天下班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第二天,她还要赶在8点前到达博物馆。“春节假期,不少人早早就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等候入场,为缓解客流压力,原本早上9点开门的博物馆提前至早上8点半开门迎客。”张笑飞说,为此,她和同事们要比平时更早赶到博物馆,换好工装、戴好耳机,以饱满的状态为游客提供服务。
整个春节假期,张笑飞都是在博物馆度过的。尽管比平时忙碌得多,但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到洛阳历史文化的魅力,她觉得成就感十足。在张笑飞看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也为讲解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都在努力为博物馆‘发光’,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到来自古都的温度。”(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段跃辉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