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为何物?几千年前的“龙”和现在一样吗?27日,“寻迹中国龙——洛阳出土龙文物特展”将在洛阳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现场,来自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偃师博物馆的数十件珍贵“龙文物”集中亮相,带您寻找答案。
“龙”为何物?几千年前的“龙”和现在一样吗?27日,“寻迹中国龙——洛阳出土龙文物特展”将在洛阳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现场,来自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偃师博物馆的数十件珍贵“龙文物”集中亮相,带您寻找答案。
该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以时间为轴,为观众讲述龙的故事——
龙图腾最直接的根源在这里
第一部分为“龙旗阳阳 和铃央央”。这句话出自《诗经》,描述了古人祭祀的场景。在这一部分,展览以图文形式重点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及二里头陶器上的龙形象。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被称作“华夏第一龙”,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是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尽管它在当时的作用还不明确,但是,结合器型、出土位置,有专家推测,它有可能是一件祭祀用具,与《诗经》中记载的“龙旗”对应,有“连接天地”的功能。
龙的形象悄悄在改变
第二部分为“夔龙通天 藏礼于器”,主要展示商周时期与龙有关的器物。现场讲解员介绍,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与政治关系密切,“藏礼于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文化特征。洛阳的偃师商城遗址、北窑西周大型铸铜遗址、贵族墓地和东周王城遗址等,出土了大批精美的礼器,其中不乏龙的图案与形象。从现场展出的西周夔龙纹铜簋到战国时期的涡纹玉龙、龙形玉佩,可以发现,龙的形象由狰狞神秘转变成温柔静谧,这也意味着,其功能悄悄由“连接天地”向“祥瑞灵兽”演变。
第三部分为“苍龙七宿 福佑辟邪”,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汉代“龙文物”。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空前融合。这一时期龙的形象在集纳前代基础之上,图案造型趋于成熟,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大量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砖、铜镜以及各种器物之上。
汉代是一个“龙行天下”的时代,各种生活器物上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例如,现场有一件龙首柄铜熨斗,外形像大勺子,圆圆的肚子、宽宽的口沿,供手拿的长柄前端有个精致的龙头。它的作用跟我们今天的挂烫机、电熨斗一样。使用前,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熨斗内,使其底部保持一定热度,然后按压衣物使之平贴。
还有一件龙首柄灰陶魁。现场讲解员介绍,魁是当时盛羹汤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为啥这样设计?因为龙是古人眼中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此外,陶壶、铜镜、镇纸、耳杯、砚台、熏炉上都能看到龙,您可以到现场找一找。
讲解员介绍,汉代的龙形象借鉴了不同动物的形体特征,大体分为蛇体龙、兽体龙两类,出现了青龙、苍龙、黄龙、应龙、蛟龙、螭龙、虺龙等不同形象的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龙的形象逐渐以“蛇体”为主,龙常以腾空而舞的造型出现,更显飘逸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