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早期的《洛阳晚报》,除了去市档案馆、洛报集团社史馆,还可以到晚报读者崔桂洛那里。
晚报创刊号
名字常见诸报端,他积极建言献策
崔桂洛不仅收藏晚报,还经常给晚报投稿,对晚报的发展建言献策。
崔桂洛工作的学校,经常会发生一些新鲜事、好人好事,他就把这些记录下来,写成稿件投给晚报。晚报创刊初期,“通讯员崔桂洛”这几个字常见诸报端。“1994年1月至5月,我每月平均能有6篇稿子见报呢!”崔桂洛说,粗略估计,20世纪90年代,他有300多篇大小文章刊登在晚报上。
“第一次给晚报提建议,是喝‘满月酒’那次。”崔桂洛说,晚报创刊一个月后,邀请了30名读者代表到编辑部建言献策,庆贺“满月”,其中就有崔桂洛。
座谈会开得热情洋溢、情意融融,大家各抒己见,畅谈了一个月来对晚报的热情、钟爱,为办好这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报纸献计献策。
“我提的建议是晚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多讲述些柴米油盐故事。”崔桂洛说,中午,晚报负责人在对面的牛肉烩面馆为大家准备了一顿简单又美味的午餐,被大家称为“满月宴”,至今他还记忆犹新。
此后每年晚报的读者问卷调查等活动,崔桂洛都积极参加,认真填写问卷,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他就去翻阅自己收藏的报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认真回答的调查问卷,也会被晚报编辑一眼选中,崔桂洛多次获得“读者建议奖”。“奖品有的是购物券,有的是生活用品。记得有一年的奖品是‘蓝梦’席梦思床垫,我托朋友开车到涧西一家家具店拉的货,朋友为此特别羡慕我。”崔桂洛说。
收藏、交流,他热心推广晚报
1995年10月,首届中国集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崔桂洛带着自己收藏的几十份《洛阳晚报》去参会交流。“会议期间,全国数百种报纸进行展示、交流,《洛阳晚报》以其新颖的版面、丰富的内容、耐读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与会代表的欢迎。”崔桂洛说,带去的报纸很快“交流”完了。
在活动现场,崔桂洛结识了很多报纸收藏爱好者。回到洛阳,崔桂洛经常给外地报友邮寄有重要报道和精彩版面的晚报。
现在,认责阅读晚报并把晚报精彩版面和重要报道发到全国报友微信群里,是崔桂洛每天的习惯。遇到有报友想要收藏的晚报,崔桂洛就联系送报员购买、邮寄。
遇到特殊日子,崔桂洛都会提前订报纸。“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洛阳解放70周年等这些重要日子的晚报,还有《牡丹文化节特刊》《4D牡丹特刊》等,我基本都是提前订100份。”崔桂洛说,“30年来,我跟全国报友‘交流’了6000多份晚报。”
“与全国报友交流学习,通过《洛阳晚报》让更多外地朋友了解洛阳、关注洛阳,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谢《洛阳晚报》,我会依然关注、关心、爱护她。”崔桂洛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蒋颖颖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