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在洛阳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贺词中关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等表述,更让无数洛阳人倍感亲切和自豪。华夏锦绣大地,孕育了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拨开历史的烟云,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创新保护展示 传承历史文脉
2019年以来,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连续取得重要突破。赵海涛介绍,新发现的道路和城垣把二里头都城划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表明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说明当时已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我们相信,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将大大拓展,对中国文明史乃至全球文明史的深入探索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随着公众考古的兴起,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不断走进公众视野,对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创新保护展示让公众深刻领悟二里头的重大价值,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坚定文化自信。
如今,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内不仅有珍贵的历史文物、精彩的讲解,而且有各类沉浸式研学活动,它已成为大众研学活动的热门选项。同时,二里头遗址“申遗”工作正积极推进。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里头遗址已建设占地1100亩的考古遗址公园和旅游配套设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材料已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研究传播工作,我市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等具体工作举措,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夏商文明研究。
随着以二里头遗址考古为核心的夏文化研究的不断推进,夏王朝已经渐渐从文献中走出,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华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在当下的河洛大地上,文化自信的力量正在推动新征程上的高质量发展,文明曙光正焕发出斑斓夺目的时代光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相关链接
良渚文化
在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良渚与二里头同为“文明曙光”。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年至4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命名为“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是浙江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智慧)
|